r />
自己剥夺了她对护商队的调动权,只给了她五百人,用以限制她的野心。
她还是利用自己的才华,在西北闯出了一片天。
听说上次攻城,她带着面纱亲自擂鼓
西北是自己龙兴之地,说起来也好久没回去了。
陈绍又觉得,或许西平府的官员,要时常和汴梁、河东这里互相调换。
免得一个群体主政时间太长,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团体,这几年的时间没什么事,但是时间长了,就不一定了。
防患于未然,永远是最好的手段。
在自己回不去的这段时间里,最迟今年,就要实行一次调换。
陈绍不知道西北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西域会不会出现一种另类的繁华,但是这个地盘,他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今镇守西北的吴阶,其实不光是带兵打仗能力出色,也有很强的治理能力。
历史上他在蜀地期间裁汰冗官,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和陈绍如今的作为,有很多相似之处。
吴阶守蜀的时候,招抚因战乱流离的关中、河南流民,分配荒地耕种,发放种子与农具;
修复州县学宫,延聘儒士讲学,恢复科举考试,稳定社会人心;
以武止戈,以农养战!
提拔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脑子里想着这些事,赶路就格外地快,陈绍一抬眼就到了府门口。
大虎牵着他的马去马厩,陈绍漫步回到宅子。
他这里思绪万千,都是些这段时间不曾思考之事,一时也没有什么头绪。
干脆早早用完晚膳就上床,也没心思找人来侍寝。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明日召集大家集思广益。
虽然脑子里想的很纷杂,但是一夜过去,陈绍睡得倒是不错。
起床之后,又是精神满满,陈绍刚想去衙署议事,走到王府门口就见没藏庞哥站在那里。
见陈绍出来,他献宝似地上前,笑着说道:“大王,工院那边传来消息,说是造出来一门炮,要大王前去瞧瞧。”
这下陈绍还真来了兴趣,带着亲卫们来到工院,一大群人早早就在门口等候。
如今的工院,可谓是集齐了宋、夏、辽三国工匠,人才济济。
而且别看三国都很重视兵刃的开发,火药的研究,但是给匠人们的待遇确实不高。
或许在这个时候的人看来,待遇还是可以的,但是陈绍觉得不算什么。
陈绍不知道的是,大宋的匠人,其实过得比元、明时候要好。
后世大明,在各地有很多匠户,隶属于工部,制度承袭于元朝。
匠户在洪武末年人数就达到了十五万户,他们和军户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