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乍听时候,陈绍还以为是虚假消息,因为他不相信,赵佶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
大宋百年积累的顽疾,他那雄心勃勃的父兄都不敢碰,他竟然要当责任神,来挑这个担子。
简直不可思议。
陈绍是知道赵佶德行的,那货怎么会有如此的担当。
前些日子,他和魏礼讨论时候,问出了这个疑惑。
魏礼一番话,让他顿时茅塞顿开。
他告诉陈绍,‘陛下也许是缺钱花了。’
短短一句话,让陈绍恍然大悟
陈绍脑子里又把最近的事过了一遍,他觉得赵佶整顿禁军这件事,让他又悟通了一些道理。
要做成一件事,就要拉拢帮手,要尽量地让别人也能从这件事上获利,以此来换得他人的帮助。
就拿大宋整顿禁军来说,童贯和蔡京还有皇帝,三人是通力合作,全都使出了自己所有本事。
赵佶是为了有钱花;蔡京是为了重新恢复权势;童贯是为了伐辽的功业能顺利拿到手。
他们的目的各不相同,却能用一件事,让三方凝聚起来。
自己要用商队,来串联定难军地盘上的财计,最好也能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利。
如此才能减少暗戳戳的阻力。
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自己好,也要让别人好,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要治理好一片地方,就不能想当然,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加下去,按着头让人家接受。
商人重利,你非要人家舍小家顾大家;将士重功劳,你非要人家发扬风格,先人后己。
那这一摊子,早晚都要散。
想到这里,陈绍睁开眼睛,心中又盘算起来,蔡京整顿禁军,对自己或许也有好处。
他们真能把事情做成的话,伐辽时候,也不会把国家彻底玩崩溃。
或许能挡一挡女真人南下的脚步。
要是能多撑几年,给自己一点时间,把西夏给吞掉的话,实在是一件不错的事。
想到了就干,陈绍马上招了招手,问道:“来啊,准备些礼物,我要去拜访蔡知事。”
——
蔡鞗来了宥州之后,就跟蔫了一样,日日夜夜思念汴梁。
说实话,宥州这地方还可以,陈绍觉得这里是塞外江南。
但是对蔡鞗来说,这就是穷乡僻壤,而且举目无亲。
刚开始,他每日还去衙署逛一圈,当然也只是点卯无聊,根本无心过问政务。
好在大家也都没打算让他过问。
后来干脆就窝在自己府上,读书作画,饮酒抚琴,寄情诗词,抒怀愁绪。
蔡鞗正在家中读书,听到门正来报,说是陈绍前来拜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