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京观:宋言!
县令的眸子里满是得意,瞧瞧那一具具被烧得焦黑的尸体吧,他感觉黒京观这个称呼简直是恰到好处。
至于加上宋言的名字,自然也是为了彰显侯爷的丰功伟绩。守护了平阳,剿灭了匈奴,救下了成千上万的百姓,这么大的功绩,不让旁人知道怎么成?那岂不是富贵不还乡,锦衣夜行了吗?
曾经,刘义生长史视察德化的时候可是说过,自家侯爷将来那可是要一飞冲天的人物,自然是名声越响亮越好。
都知道,刘义生是自家侯爷绝对的心腹。
虽然长时间待在新后县,担着新后县县令,但身上同时还兼任平阳长史。
而且,刘义生在平阳府权力极大,哪怕说这诸多官吏都是洛玉衡任命的,但能不能继续干下去,那还要看刘义生同不同意,一旦被刘义生查出你有什么问题,乌纱帽顷刻之间就要不保。
刘义生也经常到各个县城视察民生,审核官吏的工作。
偶尔还会寻一些官吏,私下里聊一聊,拉近一下感情……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刘义生寻的这些人,大都是对朝廷极为不满的。
这些人凑在一块儿,聊着聊着,嘴巴里便会蹦出来一些大不敬的话,然后不知怎地,就会多出一些诸如朝廷中若是多一些像侯爷这样的官就好了,慢慢的就会变成……若是侯爷能坐上那个位子就好了。
然后相视一眼,都是心照不宣。
不知不觉间,在刘义生的身边已经聚集起了一大批人,而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便是对宋言有着盲目的信任和崇拜。
官吏民生有刘义生,军营有章寒。
在宋言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平阳几乎已经被刘义生和章寒打造成了造反大本营。
对于县令大人的提议,德化县废墟之上数千名年轻小伙子一个个都忍不住点头,觉得县令大人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侯爷最是喜欢用异族人的脑袋筑京观,现在又因为军情紧急,没有时间去张罗这些事情,他们身为侯爷治下的百姓自然要为侯爷代劳。甚至说,他们还觉得只是筑一座京观还有些不太够,根本不足以彰显侯爷的功绩……
于是便有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男子站了出来,斟酌着言语开口:“县令大人,俺觉得除了京观之外,还应该树一块碑!”
“石碑的料子要用最顶级的,县衙的情况都知道,比较拮据,是以咱们王,李,赵,郭,郑五家愿意出这个钱,一定会买来最好的料子,而且绝对够大,还会聘请最好的石匠,一定要将侯爷的功绩,一五一十的刻录上去。”
此言一出,四周便是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
大多数人对这个提议都是极为赞成的。
毕竟这年头贪官污吏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就说德化县,对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来说,一辈子可能要经过七八个县令,基本上没一个好东西。
现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了侯爷这样一个异类,不但抵御匈奴,镇压女真,还爱民如子,清正廉明,原本的平阳城是标准的穷乡僻壤,现如今日子也是越过越有奔头,这样的好官,谁不喜欢?
但也有一些人有不同意见,当然他们并不是不愿意为冠军侯立碑,侯爷这样的好官,那是怎样夸赞都不为过的,他们担心的是另一个方面。
“倒也用不着一五一十的刻录上去吧?”一个年轻一点的青年皱着眉头缓缓开口,虽一身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