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魏良方也是一样,两人皆是秀才出身。
“为什么考不了举人,是不想考吗?”宋言的声音不急不缓,却给两人带去莫大的压力。
孙铮喉头蠕动着,吞了口口水:“自然不是,我和魏兄,学识应是够的,只是……原本的平阳府学政也是西林书院出身,举人的名额都被西林书院的书生占了,纵然我们才学更为优秀,却也是考不上的。”
“正常来说,你们要考上举人,然后考上进士,才有资格做官,对吗,而且往往还是从八品,九品的县丞,县尉做起,可是如此?”
“是这样。”
“你们两个现在都是七品官,按说唯有进了殿试,入了三甲,方有资格,从七品官做起,可是如此?”
魏良方身子已经完全瘫在了地上,口水流出来都未曾察觉到,目光呆滞,面色灰败,面对宋言的问题,根本没办法回答,唯有孙铮,撑着勇气:“是这样。”
“那以你们的本事,有能力入殿试吗?”
“没有。”
“还算你老实。”宋言便点了点头:“那现在,我铲除了西林书院,平阳城空下大量官位,你们这些之前被压迫的读书人终于有了做官的机会,我也不求你们报答什么知遇之恩,可你们就是这样做官的?”
“是俸禄不够吗?”
“宁国的俸禄是很丰厚的吧,七品官,每月有五十二两俸银,每年便是六百二十四两,再算上冰敬,碳敬各种补贴,一年千两银子应是有的,这么多钱,不够用吗?”
银子是很耐用的货币。
一个五口之家的普通平民,一月消耗也不会超过一两银子,一年大约也就十两左右,千两银子约摸足够五百人过活。
这俸禄水平,朱元璋时期的官员怕不是要羡慕的流口水。
“自是够用。”慢慢的孙铮倒也平静了下来。
“那为何还要贪心这一万两的银票?”
“因为,想往上爬。”孙铮笑了笑,心中仿佛已经没有那么害怕,抬眸坦然的望着宋言,外面有些喧嚣,他却仿佛听不到。
掌柜是个眼尖的,瞧见刺史大人坐在那里,便连忙备了一壶好茶送上去,宋言倒也没有客气,倒了一杯,这是煮茶,黑褐色的茶汤有点像是中药,饮了一口,带着些微辛辣。
当是加了姜。
虽不习惯,然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倒也能驱走一点寒意。
他默默看着孙铮,嘴角勾起一丝耻笑:“倒是实诚。”
知晓落到宋言手中,自己会是怎样的后果,孙铮也不在意宋言的嘲弄,只是小小的耸了耸肩:
“我知道,刺史大人瞧不上我这样的人。”
“于我孙铮来说,旁人的目光都是小事儿。”他似是已经完全放开了,宋言也便没有插话,似是想要看看这孙铮究竟会有怎样的高谈阔论:“我孙铮,大抵是与一般读书人不同的。”
“宁国的读书人,大都口中高呼忠君报国,当了官就要勤政爱民,驱逐蛮虏,匡扶社稷。”
“而我与他们的区别,便在于做与不做。”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