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金门建筑、捐款、铜锣湾(求月票) (10/10)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最多股份的股东,如果不是赵满仓,那么按照原时空的历史,牛奶公司将会被前者偷偷摸摸地完全吸纳,被他收入囊中。

    现在关注到牛奶公司的地产企业里,怡和洋行跟置地公司则是因为资金关系,只能咽下这口气。

    毕竟怡和洋行正在施工海底隧道,需要垫资,那可是三亿港币的项目,需要垫资的资金也不算少,加上其本身还有其他项目,所以资金相当吃紧。

    江思顿出售了九龙仓公司给天使湾创投,获得的一点五二亿港币,几乎都低息借给了置地公司用来支付中环一号地皮。

    所以啊,他们两家企业,明面上是大公司,结果被赵满仓坑得资金链差点都断掉了。

    如果让他们知道天使湾创投就是赵满仓名下的企业,江思顿只怕要气得吐血。

    除了怡和系之外,李兆基、李家成、郑裕彤等华资也都偷偷摸摸地买入牛奶公司的股票。

    他们这些地产商人的眼光贼犀利,当然能够看得出来铜锣湾附近地皮的涨价,自然也就关注到了牛奶公司。

    在他们想来,就算无法将牛奶公司收入囊中,到时候及时将手中的股票卖出去,也能够大赚一笔。

    这个道理,跟购买地皮或者工业大厦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他们都是只是小资本,资金体量也就是十几万到几十万罢了,没什么能量。

    “BOSS,我们现在已经收购了将近百分之五点三的股份,如果想要更快地收购股份,可能我们需要联系那些小股东了.”

    奥尔利当即便汇报道。

    听到这里,赵满仓来了兴致,问道:

    “都有哪些小股东?难道就没有大股东么?”

    众所周不知,牛奶公司当初成立的时候,是大不列颠医生温逊跟其他五位大不列颠人共同成立的。

    这家企业之所以成立,其实跟当初港九奶牛业的混乱有很大关系。

    在港九开埠之前,当地其实并没有饮食牛奶的习俗,一开始也只有少数定居港九的达官富商在自家庭院中饲养一两头奶牛,当地农民偶尔也会挤一些水牛奶在市场销售。

    温逊医生是在一八八三年从湾岛那边辗转来到港九,参与创办了香港西医学堂,是当时港岛有名望的医生。

    病人治病需要多喝牛奶增加营养,结果病人总是摇头告诉温逊医生:没地方买。

    市场对乳品有强大的需求,一杯水牛奶售价高达两毛四分钱港币,然而当时港九普通工人的月薪仅仅只是三元港币罢了。

    所以,温逊医生便拿出三万港币跟五位港岛商人一起创办了这家牛奶公司。

    换句话说,从最初开始,牛奶公司的股东就很分散,并不是集中在一人手里。

    “是这样的,BOSS,我们详细调查过,目前持有牛奶公司百分之五以上的小股东总共有六人,其中大股东周锡年持有百分之十八点九.”

    听到奥尔利的话,赵满仓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看来想要暗中拿下牛奶公司,并且让其私有化退市,困难重重啊。

本章完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niandai0conggennvdaxueshenglihunkaishi/read/97/52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