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后宫中被送进来不少的女人,但万贵妃在他眼里始终是不同的。一方面是出于对李智云的亏欠,另一方面是万贵妃自身的魅力,即使她芳华不在,但依旧是百花园中最夺目的一枝。
“将军何不带吴钩,马踏西壌定凉州。连旌顾望烽台雪,画戟雕戈饮月休。是首好诗!”身后的传来声音让娴儿着实一颤,但马上又恢复到了以往淡然。
“陛下若是有什么事情吩咐娴儿,让赵公公通传一声便是,您怎么还亲自跑到凌烟阁来了?”娴儿放下手中的笔,连忙转身行礼。
“朕有些烦心事便来三清殿走一走,顺道就来你着凌烟阁看一看。怎么样?这些日子住的可还习惯?”此时此刻的李渊褪去了朝堂上的肃穆,像极了一个慈父。
“回父皇,娴儿有些不习惯。”娴儿略显娇羞。
“嗯?”李渊挑眉。
“凌烟阁位置和布置都是极好的,陛下将这里赐给娴儿,娴儿很是欣喜。陛下对娴儿的好甚至超过了对几位公主,娴儿有些受宠若惊。”娴儿边说着,边捧起一个新的茶杯向里面添水,然后恭恭敬敬的奉到李渊的手上。
李渊闻言笑着接过茶盏,“你是朕的女儿,又是朕的儿媳。朕不宠爱你宠爱谁呀?再者,朕的这几个女儿呀,该出嫁的都出嫁了,也只有你留在朕身边且最懂朕的心思,朕对你多几分疼惜也是应该的。”
娴儿颔首轻笑,“那娴儿可算的上是个人生赢家呢,即是父皇宠爱的女儿,又是父皇疼爱的儿媳,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那朕真是应该赐你个常胜公主的封号。”李渊调侃道,他再次俯首看向桌案,那行云流水的诗文再次引起了他的瞩目,“朕倒是没想到娴儿一个女孩子家也能写出这样的诗。”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和肯定。
“娴儿只是随意写一写罢了,着实难登大雅之堂。只是知道陛下近几日为凉州的事情担忧,娴儿不像平阳公主那样能上阵领兵替父皇分忧,也不知道自己能为父皇做些什么,这才有感而发。”娴儿解释道。
凉州好不容易在叔父的带领下平定,结果叔父刚刚回京凉州就再次生乱,这又不得不在此披甲上阵。“如今这天下,到底是没有一处让朕省心的。朕已经派杨恭仁去平凉州之乱,还有你二哥那边不知战况如何。”
“陛下莫要忧心。二哥向来智计过人,能征善战,身边又有几位大人的辅佐,听说当初浅水原之战甚是艰辛,但二哥最终还是大败薛仁杲,相信这次二哥也定能凯旋而归。杨大人既然有平定凉州之能,这次平乱也定不会辜负陛下重托。”娴儿宽慰道。
“话虽如此,但朕还是担忧。长安以北有梁师都、刘武周,若是凉州再出事,大唐北部疆土将尽数被突厥人所控制,他们下一个目标就会直指长安。”突厥强胜,如今梁师都、刘武周等人均是向突厥称臣纳贡。
当初太原起义之时,刘文静曾访突厥始毕可汗以求合作。大唐建国后始毕可汗却以此为由自持功劳,向大唐索取金银财富。后来突厥协助刘武周夺取太原,李元吉不敌这才带着娴儿逃回了长安。
“凉州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唐有机会刺入突厥的后方的一把利剑,梁师都盯着,突厥人也盯着。河西走廊刚刚被平定,突厥极有可能在此扶植起什么新的反王以乱中原,从中谋利。陛下何不派遣信任且熟悉西北的将领就此常驻,等到一切稳定了再做打算。”自当年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封狼居胥打通了河西,几百年过去那里早已发展成了极为繁荣的经济与军事中心,若是失去了凉洲等同于将大唐困死在了这一隅之地。
“如今唐军四面楚歌,突厥、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和萧铣都算计着怎么瓜分我大唐的疆土。敌人众多,可朕的良将却有限哪!若是此时朕与突厥再度议和,娴儿以为如何?”李渊愁眉紧锁。
“娴儿以为不可。突厥的贪婪陛下是见过的,单不说与突厥议和要给予他们多少金银和好处。如今突厥在位的处罗可汗娶了当初大隋嫁过去的义成公主,听说当初炀帝被围困雁门便是请这位身处突厥的义成公主出手相救的。如今父亲占据了关中自立为帝,炀帝缢于江都,恭帝逝于长安,这笔账义成公主肯定算在我们的头上。再者,突厥巴不得中原内乱。如今也是想借刘武周与梁师都的手阻止大唐一统,让我们鹬蚌相争,他们好坐收渔利,又岂会真心助我们。”
李渊上位后,原本的傀儡皇帝杨侑被幽禁于长安,就在今年五月因病去世了,李渊赐其谥号为恭。
娴儿不禁觉得有些可笑,好一个恭帝!历史总是如此相似,当初她的猜想终究是应验了,杨侑最终落得个和司马文德一样的下场。
“嗯,娴儿倒是与朕想的一样。今日有朝臣上书朕,建议朕与突厥议和联姻。可朕以为突厥不会就此作罢,他们想要的又何止于此。”李渊感慨,“杨恭仁对西北甚是熟悉,驻守凉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朕打算传旨让他就此留在凉州主持军中事务以防突厥的侵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