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坐在主考的座椅上,目光欣赏中又带着几分复杂,他问:“此等绝妖之计,你究竟是如何想出来的?”
这其实是夸。
当然,背后也有探查陈叙根基的深意存在。
陈叙出身普通农家,这个身世背景是许多人都知道的,理论上来说,他就算天纵之才,在某些问题上也应该缺乏见识才是。
可陈叙策论中所提到的绝妖之计,却堪称是世间第一等王道计谋。
策论中被剖开解析的许多问题,甚至是玉京天都中某些大人物曾经隐约触及,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存在!
冯兴自玉京而来,临时主持这一次天南道的乡试,对于困扰众人许久的此类问题,自然是心知肚明,再清楚不过。
不可否认,在看过文章的具体内容后,他也被陈叙的这篇策论震撼到了。
杀妖易,绝妖难,断其根本更是难上加难。
可若依照陈叙策论所行,绝蝗灾之根本,却是可以做到的。
冯兴细看文章,初看惊艳,二看震撼,等到第三次再看,却忽然觉得,这哪里是什么乡试平妖策?
这分明是一篇“天道初解”,其中微言大义,每一处剖析都能令观者生出全新感悟。
双方对答,冯兴越问越是心惊。
实在忍不住,他不由便试探出声。
陈叙听明白了冯兴的言下之意,这一瞬间,他其实是动过念头,要将季微子这位大儒的虎皮拉出来的。
但一个谎言的建立往往需要更多谎言来周全。
季微子英灵仍存,陈叙今日扯了他的虎皮,焉知来日不会传到他的耳朵里去?
虽说季微子很早之前就有要给陈叙做靠山的意思,他大约也不会拆穿陈叙。
但是,又何必如此呢?
有些问题,与其明确回答,不如多给旁人留一些想象空间。
陈叙沉吟了片刻,做思索状,而后说:
“请宗师明鉴,学生自来好于梦中读书,有时在梦中甚至会有堪破宿慧,得见前世之感。
我也喜好听风、观雨,瞧见过雨后蟾蜍躲藏在浅水泥滩旁,吃蚊蚋,捉草蜢。
看得久了以后,又会发现有毒蛇潜伏于草丛,捕食那蟾蜍青蛙。
俗语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捕食螳螂,却又会被蛇捕食,而蛇又被老鹰捕食。
鹰是天空霸主,看似几乎没有天敌,可若是地上虫蛇草兽等物都被捕杀殆尽,老鹰没有了足够的食物,也要繁衍艰难。
天生万物,总是环环相扣。
蝗虫既是万物中的一员,又岂能不在彀中?
细想来,这一切不过是师法天地罢了。
学生浅见如此,还请宗师指正。”
好一句“师法天地”!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