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秋,肃杀的风裹挟着沙尘掠过黄河岸边,枯黄的芦苇在风中疯狂摇曳,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惨剧哀鸣。
曾经旌旗招展、壁垒森严的宋辽联军阵线,此刻已如风中残烛,轰然崩塌。
宋军的旗帜七零八落,有的倒插在泥泞之中,有的被风沙卷着,在空中无力地飘荡。
士卒们丢盔弃甲,面色惊恐,像无头苍蝇般溃败奔逃。
他们的身后,是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波涛汹涌,如同一条无情的天堑,彻底阻断了他们的退路。
那些试图渡河的士兵,被湍急的水流吞噬,只留下一声声凄厉的呼救,很快便淹没在奔腾的浪涛声中。
而在辽军大营方向,浓烟滚滚,熊熊烈火正无情地吞噬着营帐。燃烧的木头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火星四溅,照亮了半边天空。
地上满是丢弃的辎重,散落的甲胄、断裂的兵器、破碎的粮草袋,一片狼藉,仿佛诉说着辽军仓皇撤离的狼狈。
原来,在明君吞下四川之后,辽国与宋朝全都急了,于是两国终于下定决心,一起联手绞杀大明。
经过将近半年的筹谋博弈,终于将大明静塞军主力吸引到河北,打算两国联手绞杀。
然而两国却都被苏允给骗了,在这里的根本不是明君主力,而是苏允亲自带领的偏师,而此时真正的明军主力在章楶的带领下直插西京大同府!
辽主耶律洪基在接到西京大同府被苏允亲率主力急攻、危在旦夕的急报后,全然不顾与宋朝的盟约,连夜拔营回援。
他的这一决定,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刺向了二十万宋军精锐,将他们彻底抛弃在河北平原上,毫无防备地暴露在明军铁骑的锋芒之下。
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大战已经到了尾声。
御驾亲征的赵煦,身披被烟尘染黑的甲胄,呆立在临时搭建的辎重车上。
他的甲胄上,血迹已经凝固,呈现出暗红的颜色,那是无数将士用生命留下的印记。
他的眼神空洞而绝望,望着如潮水般崩溃的军队,仿佛灵魂都已被抽离。
手中,他紧握着那份精心炮制、尚未发出的《亲征诏》,诏书上“中兴”、“收复”、“联辽灭明”等字眼,在如今的局势下,显得无比刺眼和讽刺。
他怀揣着壮志豪情,以为与辽国结盟便能实现大宋的中兴,收复失地,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
程颐的担忧终究还是变成了现实。辽国从一开始,就是以“归还燕云”为诱饵,设下了驱虎吞狼、坐观宋明两败俱伤的毒计。
他们假意结盟,实则是想利用宋军牵制明军,等双方两败俱伤之际,再坐收渔翁之利。
而赵煦,就这样一步步踏入了辽国设下的陷阱,如今后悔,却已为时过晚。
哦,不,或者是苏允的陷阱,辽国或许也是受害者。
不过,这都无所谓了。
远处的地平线上,“明”字大纛与“苏”字帅旗在风沙中猎猎作响,清晰可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静塞军震天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仿佛死神的脚步声,一步步逼近。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