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已被我军牢牢掌控。
经初步清点,粮仓内储备粮秣颇为可观,粗略估算,约有五十万石粮食,另有各类草料无数,足以支撑我军一段时间的消耗。”
苏允微微颔首,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陷入沉思。平子澄见状,接着说道:“先生,这五十万石粮食,正是我们安抚关中百姓的绝佳契机。
我军可将一部分粮食,分发至同州周边饱受战乱之苦的村镇,让百姓们亲眼看到我军的善意。
同时,张贴告示,表明我军此番征战,意在推翻腐朽朝廷,还百姓太平日子,绝非为祸一方的流寇。”
郑年安眉头一皱,面露急切之色:“平先生,时间不等人呐!长安城内兵力空虚,正是我们长驱直入的好时机。
若将时间耗费在安抚百姓上,万一朝廷援军赶到,局势可就难说了。”
平子澄转过身,面向郑年安,耐心解释道:“郑将军,行军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关中大地历经战火,百姓流离失所,人心惶惶。
我军若能在此时伸出援手,给予百姓温饱,何愁不得民心?
有了民心,这关中之地,便如铁桶一般稳固,长安自然唾手可得。
反之,即便我们侥幸拿下长安,没有百姓支持,也不过是无根之萍,难以长久立足。”
苏允轻轻敲击着桌面,思索片刻后,沉声道:“清澜所言极是。
传令下去,即刻筹备开仓济民之事。
挑选精悍士兵,组成运粮队,携带粮食前往同州周边村镇。
同时,安排识字之人,随队张贴告示,务必将我军意图清晰传达给百姓。”
众将齐声领命。
随后,苏允又看向平子澄,问道:“长安方面,可有新消息传来?朝廷援军动向如何?”
情报将领赶忙上前,呈上一份密信:“启禀经略,据最新情报,朝廷已得知同州失守,正急调各地军队驰援长安。
不过,因各地兵力分散,且路途遥远,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目前,距离长安最近的一支援军,尚在百里之外,预计三日后方能抵达。”
苏允展开密信,仔细阅读,神色倒是稍微凝重了起来。
他将密信递给身旁的平子澄,说道:“看来,留给我们安抚百姓的时间不多了。
三日后,朝廷援军一到,局势必将变得复杂。”
平子澄看完密信,目光坚定:“先生放心,三日之内,我们定能在同州周边打出静塞军的名声,让百姓知晓我军与朝廷军队的不同。”
苏允站起身,在厅内来回踱步,片刻后,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好!诸位,接下来的三日,至关重要。
开仓济民之事,务必办得漂亮,让百姓看到我们的诚意。
同时,加强同州城防,密切关注长安方向的动向,一旦朝廷援军有所行动,立刻汇报。”
苏允言辞恳切地说道:“百姓乃立国之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此乃千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