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当下可先调派其他将领,率领精锐之师,火速驰援长安。
同时,派人前往长安,安抚守军与百姓,稳定军心民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王岩叟却面露忧色,说道:“韩大人所言虽有理,但如今关中局势已然失控,仓促调兵,恐难解燃眉之急。
且长安城内人心惶惶,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援军赶到,也难以扭转战局。”
众人听了,皆是一阵沉默。
此时,一直未发言的曾布站了出来,说道:“诸位大人,依臣之见,当下既要调兵驰援,又要设法离间敌军。
苏允与郑朝宗虽势大,但他们并非铁板一块。
可派人潜入敌军内部,散布谣言,制造矛盾,使其内部生乱。
如此,或许能为我军争取转机。”
赵煦听了,眼睛一亮,说道:“曾爱卿此计甚妙。
就依你所言,即刻派人着手办理。
同时,调兵之事也不可耽搁。
韩爱卿,你速去挑选良将精兵,尽快奔赴关中。”
韩忠彦领命退下。
高太后看着朝堂上忙碌的众人,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自己已无力阻止赵煦亲征,也无法掌控局势的发展。
如今,她只能寄希望于这场战争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否则,大宋江山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实际上到了此时,也算是政权有了一个平稳的过渡了,若是这般结束朝会,那么在后世也会是一段佳话。
或者说,甚至会是大宋朝的一大幸事。
然则,大约是大宋朝命中该有大劫,程颐忽而站了出来。
程颐一袭儒袍,神色冷峻,阔步站出,先是向着赵煦与高太后行大礼,而后声如洪钟般说道:“陛下已然成年,理应亲掌朝政大权。
太后垂帘听政日久,如今战事吃紧,唯有陛下独揽大权,方能迅速决策,调度各方,拯救大宋于危难之中。”
此语一出,朝堂仿若被投入巨石的深潭,瞬间激起千层浪。
赵煦眼眸一亮,下意识挺直了腰杆,多年来被高太后压制的权力欲望,此刻如即将喷发的火山,蠢蠢欲动。
高太后的脸色则瞬间阴沉,恰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阴沉得可怕。
原本,她已打算逐步放权,给自己留些时间,妥善应对新君即位带来的朝堂变革。
然而,程颐这番急切的主张,如同利刃,却是无情地打乱了她的计划。
高太后面色阴沉,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程颐这番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戳她精心构建的权力防线。
若按照程颐所说,她一下子将权力归还给赵煦,她即刻会陷入四面楚歌的艰难处境。
多年的垂帘听政,让她在朝堂编织了一张错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