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为有故人来!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苏允打开最新的一封信,苏轼那清秀流畅、自然洒脱的字映入眼帘:

    【子允吾侄如晤:

    惠州江声夜夜入枕,偶见竹影穿窗,恍惚犹是黄州光景。

    彼时汝方弱冠,时常摹写《汉书》,墨污襟袖而笑盈庭树。

    今案头《汉书》旧卷,犹存汝稚笔圈点,展卷如见少年眉目。

    去岁闻东江潮信,惊涛裂岸时忽得汝讯。朝云抚琴,弦断三迭;季常策马,霜满孤山。

    世人皆言汝负狂名,独吾见青枫浦上,犹有白鹭栖于寒枝——逆鳞之举,岂非痛极而鸣耶?

    昔韩退之谏迎佛骨,柳子厚赋囚山篇,皆以赤心触天威。

    汝今蹈此险径,恐是见民生疾苦,肝胆沸煎难抑耳。

    吾谪居惠州,亦垦荒三亩,新酿“雪堂春“酒熟,窖藏以待汝归。

    岭南瘴疠之地,瘿瓢挂杖,啖荔三百,反觉形骸愈轻。

    昔陶元亮云“刑天舞干戚“,今吾辈放逐江湖,犹可对月长歌,此非天赐逍遥乎?

    闻汝幽系囹圄,夜梦常返临皋亭。忆元丰三年长江畔,汝醉倚舟,诵“时逢空军吾不悔,但愿畅饮阿回汤“,如今思来,亦是忍俊不禁。

    又忽而忆起,汝曾诵“九死南荒吾不恨“,当时戏言,岂料竟成谶语?

    然苏氏子孙,宁折勿弯,纵使零落成泥,犹有墨香透纸——汝在逃离汴京时候所书,已传抄江南士林矣。

    今遣迈儿携蜀中陈皮、峨眉雪芽往探。西北苦寒,可煎茶暖身。

    春蚕到死,丝方尽否?吾待霜鬓再逢日,与汝共棹赤壁孤舟,听江上清风作答。

    叔轼顿首!

    元祐五年春于惠州。】

    苏允捧着叔父的书信,泪水模糊了双眼,过往与苏轼相处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浮现。

    苏轼那豁达乐观的身影,以及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此刻都化作无尽的思念与愧疚。

    苏迈在一旁看着苏允,心中亦是酸涩,轻声说道:“阿爹虽历经磨难,却从未有过丝毫抱怨,每到一处,皆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垦荒种地,酿酒赋诗,倒也自得其乐。

    只是心中一直牵挂着你,听闻你的消息后,便日夜赶写这些诗词和书信,盼着能早日送到你手中。”

    苏允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缓缓展开那些诗词。

    一首首饱含深情与豁达的词句映入眼帘,其中既有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也有对当下处境的淡然,更有对自己的鼓励与期许。

    苏允逐字逐句地读着,仿佛能看到苏轼在岭南的月夜下,挥毫泼墨,将满腔的情感倾注于笔端。

    许久,苏允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对苏迈说:“大兄,叔父的教诲,我定铭记于心。

    如今我在延安府,虽举步维艰,但也闯出了一片天地。

    苏学会与静塞军正蓬勃发展,我定不会辜负叔父的期望,要让这西北之地,成为真正的乐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meishansushi0suyunzuixian/read/97/45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