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陛下,此计若要施行,需万分谨慎。
苏允那边,且不说他是否会中计,即便他愿意配合,如何确保他在与西夏对抗时,不会趁机壮大自身实力,对我大宋产生更大威胁?
毕竟他曾有叛逆之举,其心思难测。”
吕大防也接口道:“范相公所言极是。
而且,西军虽有军令约束,但苏允若真出任知延安府事,难免会与西军产生摩擦。
西军内部本就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内乱,这对我大宋边防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赵卨连忙解释道:“二位相公不必担忧。关于苏允壮大实力一事,我们可在招安条件中加以限制,规定其军队规模、行动范围等。
至于西军,我可挑选信得过的将领,提前做好沟通与部署,让他们暗中监视苏允,一旦有异动,即刻上报。
同时,朝廷也可派监军前往,加强对局势的掌控。”
此时,一直未发言的礼部尚书郑雍开口道:“赵枢密,此事若要实施,舆论方面也需重视。
一旦消息传出,百姓定会对朝廷此举议论纷纷。如何引导舆论,让百姓相信朝廷此举是为了大局着想,而非与叛逆勾结,这是个大问题。”
赵卨微微点头,道:“郑尚书所言甚是。
此事前期需绝对保密,待苏允与西夏交战之后,我们再适时放出消息,称朝廷是为了利用苏允消耗西夏,同时也给苏允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再安排朝中清流之士发声,为朝廷此举背书,引导舆论走向。”
听得郑雍也发言支持,吕大防与范纯仁相视了一眼,随后看向刘挚,刘挚这会儿却是有些神游天外。
此时帷幕之内传出高太后的声音,道:“吕相公,范相公,此事不可再拖,须得尽快有些决断。”
吕大防知道高太后这是要他们两个担起这个决策之名了,他心下叹了一口气,他能够当上宰相,便是因为高太后力挺,罢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便扛下此事便是!
吕大防上前一步,道:“娘娘,臣赞成此事。
虽说此计亦有风险,但如今局势危急,大宋已无太多转圜余地。
西夏的强硬态度让和谈几近破裂,若不采取非常手段,边境战火恐将重燃,百姓又要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赵枢密所提之计,虽有些剑走偏锋,却也不失为一条破局之路。
只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小心谨慎,严格把控各个环节,或许真能如赵枢密所言,实现一举两得的局面。”
范纯仁见吕大防已然表态,虽满心忧虑,却也深知此事已难以逆转。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也上前一步说道:“太后陛下,既然吕相公认为可行,臣也附议。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后续的安排务必周详。
苏允那边的沟通、西军的协调、舆论的引导,每一项都关乎着计划的成败,还望枢密院与相关部门能通力合作,将风险降到最低。”
高太后在帘后微微点头,心中稍感宽慰:“既然二位相公都赞同,此事便暂且定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