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苏学经世录》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nbsp;   另一方面又保持着谨慎小心的态度,提前预防可能遭遇的打压。通过设置三层会员防火墙,降低风险,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其中,梅林书院的建设和资助贫困学子之举,既能推动苏学会快速发展,又在收揽人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苏学理念。

    苏允在推动这四件事情的同时,也开始收集各地的执行情况。

    他打算以此为基础,编撰一本指导书籍,作为苏学会会员的培养手册,为会员们提供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指导。

    在苏学会以及梅林书院中,苏允规划构建以民生为导向的讲学体系:

    专题课程设置:在梅林书院开设如“苏学与河工”“田赋改良考”等特色专题课程。

    将苏学的经典典籍与地方治理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就像参考《均田策》的注疏模式,详细解析黄州堤坝修建中“以工代赈”的成功经验。

    使得苏学理论能够转化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治理方案,让学子们能学以致用。

    民生堂会举办:定期举办“民生堂会”,仿照宋代经筵制度,组织学者与地方官员共同参与。

    围绕户籍改革、商税稽核等重要议题展开辩论,把苏学中“公平正义”的理念融入到政策讨论之中,促进苏学在实际政务中的应用和发展。

    三级民生服务网络构建。

    骨干选拔:由核心干事主导,选拔一批精通农政、水利等领域的骨干人才,组建“民生察访使”队伍。这些骨干定期深入州县,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

    基层信息收集:会员层面实施“一会员管十户”制度。

    要求正式会员定期提交《民生札记》,详细记录佃户赋税、粮价波动等基层数据。

    构建起一张基层信息网络,为苏学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

    理念传播:在传播层面,创作如《东坡问稼图》等通俗画本,借助市井说书人的力量,将苏学的民生理念在民间广泛传播。

    同时参考洛阳梅林文化地标建设的成功经验,增强苏学理念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风险缓冲体系建立:建立“学术-实务”双轨档案库,对知识进行安全分级管理。

    把苏学的核心理论存放在书院密室妥善保管,公开文献只保留水利、农技等较为中性的内容。

    借鉴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确保苏学知识的安全,降低因外界因素带来的风险。

    苏允之所以精心谋划这些举措,其根本目的在于让苏学会的学子们能够真正具备治国理政的能力。

    他深知,只有培养出一批有见识、有能力的学子,未来在治理国家时才能有所作为。

    否则,即便以后造反成功,若依旧依靠那些老派官员治理国家,国家难以实现良好的发展与繁荣。

    之后数月,苏允收到各地苏学会的反馈信息,得到了他们实施过程之中取得的成就,也有不少遭遇了挫败的经验之后。

    陆陆续续,终于将这本命名为《苏学经世录》编撰成册。

    看着修订成册的《苏学经世录》,苏允十分满意的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meishansushi0suyunzuixian/read/97/45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