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窗外风雪呼啸,炭盆里爆出几点火星。
苏允添了块松香炭,铜吊子里的茶汤咕嘟作响。
周行己啜着建州团茶,说起今秋那场轰动西京的讲学——他们在梅林书院摆下百张蒲团,请来嵩阳书院的山长讲《孟子集注》,竟引得洛水两岸三百学子冒雨听讲。
“最可喜是寒门子弟。“
他从袖中取出份名单,“百二十生徒里,四成是市井人家孩子。有个叫陈禾的卖油郎之子,白日帮着父亲走街串巷,夜里来书院抄书。
上月作《读伯夷列传》,文气竟有几分老泉先生风骨。“
茶汤续到第三遍时,周行己终于道出难处:“先生,眼下最缺的是经学大家。前日范阳卢氏送来拜帖,说若请得动晁补之先生坐镇,愿捐五百亩学田。“
苏允执壶的手顿了顿,想了想道:“晁补之啊,他似乎是在扬州当通判?
稍后我查一查,若是的话,到时候我修书问问他的意见,若是愿意的话,我想办法将其调去洛阳。”
周行己喜道:“先生,我问过了,他就是在扬州,而且我也去信问了,他自也是愿意的,只是没有办法去洛阳罢了。“
“咚咚咚!”外面有人敲门。“郎君,酒席置办好了,是现在吃还是稍等一下。”
苏允笑道:“马上来。”
苏允转头与周行己笑道:“走,大约你也是饿了。”
两人换了地方,一边吃一边聊。
五更梆子响时,雪停了。
苏允指着舆图上朱笔圈画的节点,笑道:“你在洛阳开了一个好头啊,现在开封、应天、真定三地的苏学会正在筹备。
特别是真定韩氏,听闻洛阳梅林书院事迹,要把家庙东厢腾出来作讲堂。“
周行己听得苏允夸赞,嘿嘿一笑道:“其实还是因为先生您,洛阳人都看着您呢。”
苏允微微一笑,随后忽而道:“最近程颐那边可有什么异动?”
周行己摇摇头道:“之前倒没什么异动,但就在近日,程颐那边的门徒开始四处宣扬,指控我们苏学‘以利坏礼’。
他们说我们到处招收预备会员、接受巨商捐赠、以学田来招揽经学大家的行为,都是在借学问之名谋私利,有违为学的纯粹之道,坏了礼义廉耻之根本。”
苏允闻言嗤笑了一声道:“还是道德先生那一套!我们办学、发展苏学会,为的就是广传学问、培养人才,何来‘以利坏礼’之说?
呵呵,他程颐的伊皋书院是怎么来的,难不成还是他自己掏腰包建的?还不是那文太师捐赠的!”
周行己嘿嘿一笑道:“先生,您也别恼火,我来之前,可是狠狠整治了他们一顿了。
原本他们散播这些传言我倒是不想怎么着,他要传播,那我便反击呗。
我就让人去接上传言,说主张禁欲的程颐,却默许家族中寡妇再嫁,其侄媳改嫁时更称赞「嫁遣孤女,必尽其力」。
这种「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虚伪性,乃是「鏖糟陂里叔孙通」!”
“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