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治河乃是重塑国运的路径!(4k哈)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苏允听取了各位水利工程师的汇报之后,总结出来黄河频繁泛滥的原因,根本主因还是因为泥沙淤积!

    泥沙淤泥导致河床抬高,河床抬高,自然会导致改道频发。

    水利工程师们在苏允的鼓励之下,结合当下的技术条件,有效治理需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是必须系统筑堤与加固,进行需大量夯土堤坝,辅以木桩、柳条等材料加固。

    随后是分段维护,将黄河分为若干段,设专职官员,如“河堤使”负责巡视修缮,避免全线崩溃。

    三是疏浚河道与分流减淤,定时组织民夫挖沙疏浚。

    四是分洪区建设,在低洼地带开辟滞洪区,牺牲局部农田以保护下游。

    当然,也有人提出在黄河中游(如陕西、山西)推广植树,减少水土流失、设立“水则碑”监测水位,建立驿马快报系统,提前疏散沿岸居民等等。

    这些提议可以看得出来大宋朝的水利工程师的确是有真本事的,提出来的这些解决方案有解决根本原因的,也有解决当下问题的。

    但在计算了一下成本之后,别说是水工们倒吸了一口凉气,连苏允都觉得所需的钱太多了!

    若实施大规模疏浚、筑堤和分洪工程,需一次性投入约两百万贯到五百万贯的资金,而后续年维护费增至两百万贯以上!

    这些成本是可以算出来的,材料费包括木材、石料、柳梢等占大头,至少要占整体销的四五成,也就是要个二百多万贯左右。

    而人力征调的成本保罗民工、兵卒口粮与工钱,要占成本的三到四成。

    至于剩余的一二成成本,嘿嘿,水工们没有说,但苏允却是心中明白,那玩意叫腐败损耗,可能高达两成,这还算是钱到实处了,若是有心更黑的官员,直接给你干到七八成!

    你以为到这儿就算是完了?

    远着呢,苏允知道这里面还有更大的隐性成本,比如说灾后赈济、减免赋税、移民安置等间接支出,可能超过直接工程费用。

    不过还好,这些是朝廷支出的,跟工部没有关系,倒是不用去考虑这些问题。

    水师们提出来这些方法,讨论过程之中,苏允倒是被启发,或者说萌生了几个想法。

    一个是束水攻沙与蓄清刷黄理论的提出。

    另一个则是混泥土筑堤的想法。

    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泥沙淤积,导致河床上升,用束水攻沙以及蓄清刷黄的方式可以代替人工清淤。

    这个理论的提出让水师们十分兴奋,立即进行理论上论证以及可能性实践。

    而苏允则是召集工部的材料工匠来讨论混凝土的可行性。黄河之所以屡屡泛滥,一是淤泥淤积,其次则是河堤用泥土构筑,在受到河水长期冲刷之下根本是支撑不了多久的,因此很容易溃堤。

    若是用了束水冲沙以及蓄清刷黄的理论能够成功用于实践,再加上用水泥混凝土来营造河堤的话,说不定可以让黄患大大地减少,如此可以畜养起来大宋朝的一口元气。

    不过跟工匠们讨论之后,发现困难亦是重重。

    这里面既有技术上的,又有经济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meishansushi0suyunzuixian/read/97/45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