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铺路!(4k)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儿是怎么起来的?

    哦,是刘挚那贱人!

    若非刘挚那贱人弹劾苏允,哪里会提到此事?

    曾布顿时有些恼怒看向刘挚,却见刘挚一脸肃然,顿时脑袋一醒:嘿嘿,他们蜀朔斗法,自己凑什么热闹啊。

    近来旧党大规模回归,一开始大家都是弹冠相庆,庆贺废除新法,贬谪新法大臣,众正盈朝,但时日稍微一长,相互之间的矛盾也出来了。

    曾布乃是从新法那边叛变过来的,因此旧党们都防着他呢,而也因此他算是置身事外看得清楚。

    如今朝廷旧党已经有些形成派系的迹象了。

    在曾布看来,如今朝廷已经形成蜀、洛、朔三党,三党因为行事风格以及政见不同,已经渐渐有所对抗了。

    洛党的政见,与王安石多有异同。

    他们也像王安石那样,主张以理想来改造现实,他们所本的理想也是所谓“王道”的典范唐虞三代。

    不仅在理想方面,在具体主张方面也是这样。

    比如王安石以为:“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

    程颢则以为:“今师学废而道德不一,……秀民不养于学校而人才多废。”

    在这一点上,两者的看法完全一致。

    程颢曾上神宗书,其中有关井田、兵归于农、帝王必立师傅等等的主张,也多与王安石一致。

    熙宁二年程颢参与考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就是因为有相同认识的基础。

    不过洛党与王安石也有不同,比如王安石特重法,而洛党偏重人。程颐曾说:“善言治者,必以成就人才为急务,人才不足,虽有良法,无与行之矣。”

    而蜀党则是以苏轼为首,对政事的看法较洛党柔软,言事论理不执于一端,所以他们并不强调某种理念,也不认为某种制度独胜。

    原本这两党领袖之间只是因为趣味、性格表现不同,比如洛党领袖程颐“不欲为闲言语”,援古句“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说作诗是浪费生命,所谓“可惜一生心用在五个字上”。

    蜀党领袖苏轼则极好词采,以为“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性格上更是大相径庭,程颐严肃有余,完全没有幽默感,苏轼则是在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显才华的大才子,性格中“活泼”的成分也较多。

    不过这些不同其实是没有关系的,但曾布最近听说因为苏允成为官家侍讲一事,蜀洛两党之间产生了一场直接的对决,这场对决之后,洛党最近对蜀党意见极大。

    朔党不同于洛党之处,在于朔党多为实务派官员,所以较重经验。

    洛党特别喜欢讲唐虞,讲三代,讲“王霸之辨”,而朔党不讲。

    不讲三代那样玄远的理想,而注重王安石与洛党看不起的汉唐经验,主张通过权衡汉唐的利弊,来进行逐步的改良。嘿嘿,今日朔党的刘挚亲自弹劾蜀党的苏允,这以后蜀洛两党之间恐怕也要大起波澜。

    这是好事啊!

    曾布心中嘿嘿笑了起来,如今朝堂之上,洛党势大,蜀党次之,朔党最弱,当然,他这种独行侠若是没有党争,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meishansushi0suyunzuixian/read/97/459.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