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大才,那岂不是在说赵顼没有眼光?
但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大名鼎鼎之辈,文彦博几朝元老,资历之深算是当世第一,司马光虽是退居西京,但名声之大令人不敢忽视。
苏轼更不用多说,才名冠绝当代,曾子固亦是才名远播,范纯仁家学渊源,知谏院敢谏敢言,知地方则是政绩斐然。
这些人都是极为出色的大才,自己却是只口不提他们,就连赵顼也看不下去。
但孙思恭毕竟久侍赵顼身侧,应变亦是极快,忽而道:“官家所说几人,自然都是大才,所以官家才信任他们,让他们镇守各地,可谓是人尽其才矣。
不过官家,他们都算是老一辈的大才了,现在眼前可有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可不能让他遗留在野了。”
赵顼倒是成功被孙思恭吸引了注意力,眉头一挑,道:“哦,是谁啊?”
孙思恭指了指三国演义,道:“便是写这三国演义的苏允。”
赵顼笑道:“不过是写了一话本,又算是什么不世出的天才?”
孙思恭笑道:“官家只是在考教老奴么?”
赵顼哼了一声道:“你这老奴,真是讨打。”
孙思恭赶紧道:“一个能够将曹、刘、孙三雄从无到有地聚众用士、开疆辟土的过程,以及彼此间奇谋迭出,高来高去的明争暗斗给写得如此清晰明了。
且将勾勒出来数百场大战的任务,老奴想不出来,这样的人物,会对政治军事理财等方面没有一个详尽的思考。
周瑜在赤壁大战中,以三万兵大破当时曹操的数十万大军,为天下三分奠定了基础,成了传领千古的人物。
陆逊则能料敌相敌,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夷陵大战中,将刘备杀得全军覆没,使蜀汉由盛转衰。
陆抗曾以一敌四,破平步阐之乱,并以一身之力,顶住西晋压力,延后了东吴国祚八年。
张郃不但勇略兼备,更是打败诸葛亮的曹魏名将。
司马懿则善于审时度势,因事制宜,曾主帅了新城、辽东两场战役。
邓艾则擅长出其不意,终以奇兵灭蜀,成为打翻三国拼图的先锋。
诸葛亮让蜀汉社会安稳,经济富足;
枣祗、任峻建置屯田,基本上解决了困扰曹魏已久的粮食问题;
徐邈为凉州刺史时,把向来苦于粮谷的凉州,治理得家家丰足。
这些事迹虽然都是史册记载,但苏允却将其里面的细节给展现了出来。
这样的人,难道不是精通官场、军事、经济理财的么?
这样的通才奇才,难道称不上一句不世出的奇才?”
赵顼惊讶地看着孙思恭,道:“你这老奴才,竟是将三国演义全都给看了么,还看得如此仔细?”
孙思恭有些汗颜,心道,也好在我这段时间当真下了苦功夫,不然今日就蒙混不过关了。
孙思恭嘿嘿笑道:“不是老奴看得仔细,是这苏允写得实在是太精彩,每次看过之后,里面的情节便历历在目,再不能忘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