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主编剧的鲍鲸开始简述人设和剧情,关锦朋拿着手里的人设卡和剧本对照,时不时提出疑问。
毕竟是经验丰富的文艺片儿导演,问了几个深层次问题,就把鲍鲸问的有些词穷了。
她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是结合了自己当时失恋的情绪加一些网上看到的小故事拼凑而成,哪有那么多深刻的意义?
甚至灵感都是来源于前年大雪时的新闻,一男子冒雪步行三天三夜寻找女友的故事。
“其实关导可以不用深挖太多人物底色,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现代展现快餐爱情多样化的剧本。”王曜适时开口将剧本定调。
鲍鲸悄悄松了口气。
关锦朋微微挑眉“快餐爱情?”
“对,80后都市青年面对西方小布尔乔亚思潮,对于恋爱以及婚姻的观念已经普遍极端化了,要么极端物质,要么极端理想主义,跟咱们早期的实用主义婚姻观已经完全不同了。
我对这个剧本的期望就是,女主依旧是保守派,对爱情有向往,但不理想主义,也不物质主义,介于日久生情的风格,男主也不是纯舔狗,也是基于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王曜笑道。
舔狗,这个词目前还没流行,王曜解释了一下众人才懂。
“女主相对理智,男主相对感性,其他配角人设都是极端感性或理性,很简洁明了。”关锦朋点头表示理解,但似乎并不太认同。
但他创作的特点就是不会拘泥于纯艺术,愿意接受商业化的建议,因为他已经听出来,王曜需要这部电影是重情节推动,弱人设刻画,也就是标准商业化电影的模式。
“其实除了女主之外,女二女三的人设并不算正面,拜金女和背刺女,嗯这个描述很微妙,我能否进行一些丰富?”关锦朋又问道。
“当然,只要不脱离剧情。”王曜笑了笑。
“拜金不是无缘无故的,给女二行为合理化。”关锦朋看向鲍鲸。
“那就加成童年家境贫寒?”鲍鲸皱眉道。
“太刻板了。”关锦朋笑道。
“那就加成小时候亲眼目睹父亲为了还赌债把母亲卖掉,对婚姻和家庭极度抗拒,但是对物质有依赖。”王曜笑了笑。
话音落,所有人都看向他。
这也太惨了吧?
“会不会太极端了。”关锦朋也有些诧异。
“可以引出一个原生家庭概念。”王曜若有所思“小鲍,回头把所有人设卡的家庭因素也加上,看看融到剧情中会不会有其他效果。”
“啥是原生家庭?”鲍鲸一怔。
“就是从小的家庭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校方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这些外在因素都会影响子女后代对家庭和爱情观。
例如少年时家庭动荡经常搬家或者寄人篱下,长大后对安全感就会极为依赖,年少时得不到父母肯定,长大后对他人肯定就会有执念。”王曜解释道。
“童年创伤是吧?”鲍鲸会意。
“没想到王总对于两性心理还有研究。”关锦朋惊讶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