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等到几年后,宁王造反的事情忽然暴露。
杨廷和这帮拿了钱的人,直接傻眼了。
怎么招呼都没打一声就开干了,我还没上车啊。
宁王的大军远在江西,杨廷和想要尿遁投奔都来不及。
按照礼都主事梁焯现场发回的报道,当时的舆论氛围是这样的。
——“濠反时,朝士归心濠十有七,且曰濠必成,屹屹之不惧,独晋溪一人而已矣!”
也就是说宁王朱宸濠造反的时候,朝中几乎人人通宁,而且认为朱宸濠这次起兵必然能够成功,会像当年燕王靖难一样,夺下这大明江山。
当时唯一凛然不惧的,只有王琼。
而且王琼还淡定的装逼,“诸君勿忧,吾用王伯安抚赣州,正为今日,不过旦夕,贼成擒耳”。
接着蹲草多年的王守仁,从草丛中跳出来,迎头就是对朱宸濠一通暴揍。
然后……,宁王之乱就这么平定了。
之后的事情就很神奇了。
正德皇帝在南下的过程中溺水。
随后王琼以“交结内侍”的罪名下御史狱,一审死刑,二审王琼极力争辩,改为流放。
首功之臣王守仁在平定朱宸濠之后,惶惶不安,称病归隐。
裴元要是相信“交结内侍”这回事儿,真让谷大用或者丘聚帮着引荐,那可就上当了。
因为王琼就不是这种人。
当年刘瑾主政的时候,所有官员入奏,都必须先具“红本”拜谒刘瑾。王琼就是因为从未具“红本”拜谒刘瑾,才被刘瑾赶出京城,去南京任职的。
但是,廷和有话说。
按照《明史》的记载,他们对此的解释是,每次王琼递了“红本”后,就暗中买通刘瑾的侍者,又将“红本”要了回来。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之所以找不到罪证,是因为罪证被藏起来了。
逻辑闭环,死刑。
裴元就是不相信这个逻辑闭环,才想找李士实这种清流文官帮着引荐引荐。
可惜,没想到李士实也搭不上关系。
李士实见裴千户面露失望之色,想了下,主动对裴元说道,“千户要不要去找臧贤试试?”
裴元摇头,稍微把话挑明,“他不行的。王琼这个家伙,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王琼连刘瑾的面子都不给,臧贤身为天子的男宠,地位更是不堪。
裴元让臧贤帮着引荐,完全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李士实人老成精,自然明白裴元的意思,他解释道,“臧贤虽然见不到王琼,但是他可以帮你找到合适的那个人。”
裴元被李士实点破,顿时恍然。
臧贤是政治掮客,只要肯掏钱,他做不到的事情,自然就能帮忙找到合适的人。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