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第1梯队6个军,由喜峰口、冷口越过长城,到达河北省蓟县、玉田、丰润地区。此时,东野和华北解放军虽已切断傅作义集团西逃的道路,但尚未切断其南逃的道路。北平至天津至塘沽的海上逃跑也尚未切断。
华北国军兵力已经捉衿见肘,傅就对北平\/天津\/塘沽采取三点一线的笔直蛇形防线,而不是弯曲蛇形的首尾呼应阵型。
此时,部署在华北战场的东野有83万人,华北解放军16万,大炮3千门,坦克900辆,从东北运输过来的各式武器装备堪称豪华,弹药充足,人数装备士气后勤完全碾压傅指挥的华北国军,大势已定,就看国军能撤退逃出多少。
北平是千年古都,紫禁城等名胜古迹甚多,为避免炮火破坏,不宜强攻,采取围而不战。
塘沽东面靠海,其它三面为水渠盐地,不能对国军形成包围,也不便大部队展开,采取少量部队牵制。
天津位于北平与塘沽之间,拿下天津,就意味北平的海上逃跑通道堵死,北平就成为孤城。
天津城防固若金汤,比锦州还难打,但东野和华北解放军总指挥部还是决定先攻占天津。
为迅速攻克天津,东野投入攻城部队总兵力达34 万,并组成以刘亚楼担任总指挥的天津前线指挥部。
1949年1月1日至13日,东野开始对天津外围10余个据点进行攻击,为总攻扫清障碍。
1月8日,东野8纵在炮纵150毫米榴弹炮的支援下对津东北王串场据点进行突袭。参战的炮纵3团3营原本是在附近区域试炮,但8纵和东野司令部均认为用国军工事试射更为合适,同时在这个方向使用重炮,也会使敌人摸不清东野主攻方向,让陈长捷产生我军可能将主攻方向选在天津北侧的错觉。
此炮战后,东野组织各级领导尤其是炮纵指挥官到国民党军碉堡群进行实地考察,为日后总攻中炮兵如何进行破坏射击提出宝贵意见,先以不装引信的炮弹打碎敌人钢筋混凝土碉堡的外墙,再以瞬发榴弹杀伤碉堡内的敌军,取得了完美的破坏效果。在完成了外围敌军防御点清扫工作后,东野开始准备对天津的最后总攻。
同时又通过各种渠道对天津守军进行劝降。此时,东野在天津周边展开了538门加农炮、榴弹炮、山野炮和重迫击炮,而天津守军山野榴炮一共才50余门。
1月8日,天津东野前线总指挥部下达兵种协同动作计划,其中针对炮兵作战的特点,拟定“破坏射击时”“压制射击时”“克服护城河时”“向纵深发展时”四大步骤中步、坦、炮、工的具体分工和顺序。
各主攻方向的指挥员此时对我军强大的炮兵和装甲兵实力都感到相当满意,例如第一主攻方向共有地炮273门。
东野9纵某部突击部队正越过鹿砦,突津城防。面对天津的纵深防御体系,刘亚楼决定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的策略。各纵队也都准备架桥工具,挖掘了超过1万米的交通壕,以保证攻击发起的突然性。
1月12日和13日,东野炮兵开始进行试射,并直接对预定突破口附近的国军碉堡和纵深目标进行破坏射击,为了迷惑敌人,东野规定上午东侧炮兵开火,下午西侧炮兵开火,中午留给南侧炮兵。各部必须留一个炮连准备对国军炮兵进行反压制。
14日早晨,东野部队惊异地发现整个天津笼罩在大雾之中。9点后云开雾散。
9点30分炮兵开始试射,10点时,5颗红色信号弹突然临空,天津周围的五百余门大炮一起发出怒吼,成千上万发炮弹几乎要把天津整个掀起来。
眼看东野各纵队纷纷打进突破口,作为总预备队的东野6纵17师再也坐不住了,这支部队是东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