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章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江河断流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千里无鸡鸣,白骨盈于野。
    这!
    就是如今江淮之地的最真实写照。
    朱元璋在江淮地区使用全民皆兵的政策,也最终引起了李翔激烈的反弹。
    李翔不见得是一个残酷的人,但是,到了必要的时候,他却也绝对不介意会用出一些残酷的手段。
    毕竟,他或许不见得是一个残酷的人,但也从来不是一个仁慈的人。
    很不幸,江淮地区中奖了。
    在江淮地区,李翔下达了杀无赦的命令。
    郭子仪连屠十县城,数十万的江淮百姓倒在了晋军的刀锋之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江河为之断流。
    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未来的史书之上,晋高祖多有暴君之名。
    只不过,李翔压根就不会在乎这些。
    哪个大帝身上没有污点?
    他们要是真在乎这些,也就不会做那些事情了!
    全民皆兵,朱元璋这种输不起的表现,李翔向来是看不上的。
    他只要敢全民皆兵,那这些人就是兵,而不再是民,当他们成为士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取死之道。
    不杀他一个心惊胆战,杀他一个鲜血淋漓,日后,朱元璋在扬州也用上这一手,或者其他诸侯也来这种手段,那之后他们不得烦死?
    只有杀到他们怕了,杀到让天下百姓惊惧,他们就算被强行整编成了士兵,也自然不再敢和他们对抗了。
    故而,江淮之地,每至一城,但凡三日不降者,破城之后,屠其满城。
    郭子仪屠了第一城之后,朱棣那个时候还满心欢喜,认为晋军终于出了昏招了,在整个江淮地区,都宣传这一件事情,全力调动江淮人民的抗争之心。
    而朱棣的这些手段,当然是有效果的,兔死狐悲之下,江淮将士们一个个顽强抵抗,生怕城破之后,他们一家老小也倒在了晋军的屠刀之下。
    可一座城下去,两座城下去,甚至是三座城下去,江淮地区人民的抵抗意志不断坚定。
    但屠到第六座城,第七座城,乃至是第十座城的时候,除了抵抗意志之外,剩下的更加是惊惧了。
    直到有第一座城的县令,当的第一个吃螃蟹的,打开城门决定投降的时候,这一次,郭子仪不仅放过了这一城人,反而还对于这一层的官员大加嘉奖,对于当地的百姓分发一定的粮草。
    要知道,现在江淮地区说的粮草都被官员集中了起来,集中供给军事,每人只能够按人头数每日领取一定的粮食。
    所以,现在的百姓,手中是没有任何的粮食的。
    当这第一个吃螃蟹的官员出现之后,在加上这些消息,在有心人的流传之下,也终于给江淮地区的官员和百姓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路。
    在此之后,居巢、皖县、龙舒等县城,众多县城先后开城投降。
    王翦接收了松兹、寻阳各县,而郭子仪则是接收了居巢、皖县、龙舒等县城。
    现如今,整个江淮地区,也只剩下寿春和合肥两座大城,以及盘踞在大别山的谢艾所部。
    王翦在大别山首战失利之后,他曾经尝试过再次进攻大别山,不过,谢艾占据着地利优势,强行进攻的话,伤亡太过惨重。
    故而,王翦最终还是决定重新更改战略,由他率领一部分兵马在大别山继续和谢艾进行对抗,而由大将飞蓬,领两万兵马,放弃东进大别山,而是直接转道向南,攻打庐江郡南部地区。
    并配合攻打九江以南的郭子仪,将江淮地区的其他县城全部控制。
    如此一来,郭子仪实现了孤立合肥和寿春两地的目的,而王翦则可以让飞蓬这一路兵马绕道到大别山之后,切断大别山和合肥之间的联系,从两个方向同时进攻大别山。
    没有打下寿春和合肥这两个关键位置,就提前攻打江淮地区的其他那些县城,无疑,如果朱元璋兵力充足的情况之下,这种方式是极其危险的一种方式。
    不过,在如今朱元璋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之下,那么,这就有些无关紧要了,至少将危险程度降到了最低。
    但是,虽然依靠这种办法,彻底孤立了寿春和合肥两地,断绝了他们和外部的一切联系。甚至,大别山的谢艾兵马也处于了包围之内。
    可是,这也牵制了郭子仪大量的兵力,让他不得不付出大量的兵力驻守各县城。
    毕竟,这个时候,江淮地区还有刘备的三万水师兵马,以及朱天蓬的一万扬州水师,而江淮地区同样是河流无数,大大小小的支流纵横而上,对于水师是一个非常友好的环境。
    现在,郭子仪在江淮战场,接下来所重用的就是攻心之策。
    利用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luanzhansanguozhizhengbazhaohuan/read/97/279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