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信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谁会成为顾命大臣?

    高拱和张居正肯定在列,礼部尚书潘晟吗?

    魏广德随即摇摇头,潘晟也曾在裕王府做过讲师,也算隆庆皇帝的老师之一,不过他进王府的时间比高拱晚,走的却更早。

    虽然早早进入朝堂,但是发展却一直比较慢,属于既不被嘉靖皇帝喜欢,又不被隆庆皇帝看重的这么一个尴尬的角色。

    就当下的情况,或许高拱也不希望有其他人进入内阁,即便内阁现在缺人。

    魏广德在老家思索这京城的事儿,而在京城内阁首辅值房里,高拱也正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疏感觉头疼。

    其实奏疏还是这些奏疏,并没有比往常增加多少,但是处理政务的阁臣却是少了许多。

    想想就知道,隆庆朝内阁阁臣最多的时候多达六人,一百份奏疏一个人也就负责处理十来份就可以完成了。

    而现在,随着阁臣一个个或致仕,或丁忧,就剩下他和张居正两个人。

    一个人要处理原来两三倍的量,工作压力可不就大增。

    高拱此时不得不考虑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增加阁臣。

    可是向隆庆皇帝举荐阁臣也不简单,最起码得各方面条件达到要求,不能被人挑出刺儿来,还得考虑到平衡一途。

    也就是说,他高拱的手下,或者说朝中都知道是他这方的人,他还真不能举荐进入内阁。

    至于为什么,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涉嫌揽政。

    就现在,朝野上下已经对他的强势,私底下议论纷纷,若是他再举荐个凡事都听他话的人入阁,那不是摆明了架空张居正。

    这样的举荐送到隆庆皇帝面前,怕是也很难通过。

    得找够资格的,还得和他高拱有间隙的,还得性格比较温顺的,办事儿能力还不能差了,这就比较难选了。

    高拱在脑海里思量着人选,不由得想到当初曾经因为杨博的关系,在背后捅过他一刀的“同年”。

    这个人就是高仪,当初高拱从礼部尚书进内阁,高仪就是他的接替者。

    但是之后在他和徐阶闹出矛盾以后,徐阶上奏乞归,杨博就联络高仪联名上奏请皇帝挽留。

    那时候他高拱可也递交辞呈,但是高仪并没有为他这个同学求情。

    之后,在他回归时,高仪因为担心,所以也和杨博一起,先后想皇帝递交辞呈。

    让高仪入阁,帮自己分担一些烦恼?

    高拱在心里思考着,不过现在高仪应该是回了钱塘,找人先问问他的情况再说。

    因为高拱相信,如果是举荐高仪的话,他回来诚惶诚恐,怕是也不敢再和杨博勾接了,还得承自己的情,毕竟是自己这个老同学举荐的他。

    曾经的礼部尚书,自然是够资格入主内阁的。

    当年事儿,朝野也不会认为他和自己是一伙的。

    有了这个心思,高拱就在门生了选了两个钱塘人,派人传条子,让他们晚上到府中一叙,他要知道高仪回老家后做了什么。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longwanshengshi/read/97/151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