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威胁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不过因为战争的原因,山羊的饲养量也是不大,毕竟这东西只能饲养在野外,而且产量也不高。

    倒是蒙古那边有大量羊毛,可以制造地毯、帽袜一类的东西,制作衣服也可以,只是稍微粗糙点,但是保暖效果俱佳,才是可以普及的东西。

    但是,这蒙古人的羊毛只能做粗糙的衣帽等物,那是因为蒙古人技艺不高的缘故,西方这个时代毛纺织业已经发展起来,只要加大成本其实要可以织造精致的毛纺织品。

    其实,最早看到兰绒的时候,魏广德就有心投资羊绒产业,不过担心在大明爆发“羊吃人”事件,所以强按下这个念头。

    资本逐利,资本家没有底限,这些权贵同样没有。

    不过,现在如果大明和蒙古人议和,那就意味着大草原上能够有充足的羊毛原料,自然就不担心内地田地因此被圈占拿去养羊,这毛纺织业貌似在大明也就可以发展起来。

    以大明能工巧匠的技艺,纺织机的改进自然是不在话下,相信大明的毛纺织品应该也能达到西方的水平甚至超越。

    在魏广德不多的学校记忆里,似乎西方经济发展几个重要的东西,除了蒸汽机、炼钢技术,纺织机的改进也是很重要的推动因素,它让西方人第一次领略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果。

    兰绒为什么在后世名声不显,魏广德猜测可能也是和西方有关。

    毕竟欧洲国家的纺织业是他们经济发展最早的行业,技艺上因为时间长的原因产品肯定是非常精湛,甩中国毛纺织品几条街,最后兰绒的没落怕就是被人抢占走市场造成的。

    当然,实际上兰绒的消亡也确实是在清朝。

    清朝中期以前,兰绒的交易量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清朝的时候已经解决了制约大明羊绒发展的壁垒,有西北巨大的羊毛产量做为支撑。

    据传,在清朝乾隆时期,每年兰绒的交易量高达万两黄金。

    而兰绒这项传统技艺的消失,则是因为到了清朝晚期,洋务运动兴起,在明清兰绒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兰州开办了兰州织呢局,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羊毛原料,来生产毛布。

    好吧,这时候的兰绒已经被西方的纺织技艺取代,采用西方的工艺生产产品了。

    自然,兰绒也就不再被人提及。

    “善贷,伱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

    那边的损失,就用草原上的羊毛来取代,我们让他们用羊毛交易盐铁茶,再把羊毛纺织贩卖出去。”

    徐文璧似乎还是有些犹豫,不过魏广德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于是笑道:“互市上赚一笔,纺织作坊上再赚一笔,这利润可是不小的。

    据我所知,草原上这羊毛还真不值钱,跟白捡的差不多。”

    “做生意能赚多少?好像也没现在这么赚钱啊。”

    徐文璧皱眉说道。

    “大哥,堂堂国公府,难道真差那点银子不成?”

    魏广德看着徐文璧的样子,悠悠说道:“你可是与国同休的国公爷,大明朝现在的情况你不可能不知道,朝廷财政因为北方军费支出已经濒临绝境。

    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儿?你想过吗?

    朝廷若是不存在了,那才是对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longwanshengshi/read/97/151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