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倒严嵩时也是丝毫不手软,而且朝野暗中已经传开,当初弹劾严党的奏疏,大多出自他授意,所以挽回不少形象。
不过魏广德这会儿想的却是,或许这就是后世高拱不那么有名的原因,至少没有张居正出名。
做了一年多的阁臣就倒台,根本没有机会施展他的报复,历史自然就不会关注这么一个匆匆过客。
还以为他是暴毙死了,没想到是被徐阶搞倒台。
想到徐阶,魏广德也是有忧虑的,这老小子就是笑面虎,真的是厉害。
他可不像殷士谵那样有顾虑,徐阶是真正的政客,知道隐匿身形寻找时机,这才是真正的猎手。
至于后世印象里说他如何贪财,魏广德只能说,要是做到首辅宝座而不能积累万贯家财,那这个首辅真的是白做了。
大明朝官场,真没有清官生存的土壤。
当然,已经被放出来几个月的海瑞是个例外,他是朝廷要树立的榜样,非典型官员。
而且,就算海瑞想贪他也不敢,因为已经是榜样,无数人看着他,稍微伸手就会被人逮住,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
想到嘉靖皇帝对他的评价,海瑞怕真的要绝后了。
之后数日,朝野依旧风平浪静,看不出一点徐阶要动手的意思。
不过魏广德知道,徐阁老应该就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让高拱再次在朝野失去人心的机会。
不看僧面看佛面,百官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隆庆皇帝对高拱的态度。
只是魏广德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促成高拱倒台的条件,居然会和他有关系。
“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
这日,张居正在值房看到分到自己这里的奏疏后就是眉头一皱。
奏疏来自福建,由福建巡抚涂泽民上奏,过通政使司传到自己手里。
简单看过这篇奏疏他就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因为奏疏的内容实在有些.
有违祖制。
对,就是有违祖制。
可是,张居正回想起奏疏中所列之事,又觉得似乎很有道理。
其中一些东西,他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以前在哪里听人说过。
细细回忆,终究还是没有想起,毕竟好几年的事儿了,当时他虽然感兴趣,但并未深究此事,自时间一长自然淡忘。
如何票拟?
他还真不敢随便动笔,兹事体大,他不敢擅自做主,自然先把奏疏放在一边,翻看起其他的东西。
不过他也留了一个心眼,叫来信任的书吏,让他去外面打听下,可有关于福建巡抚奏疏的议论。
是的,张居正吃不准朝野对这份奏疏的态度,先看看外面百官怎么看待此事。
通过通政使司递上来的,自然第一时间就被通政使司的书吏们看到了。
一开始只觉得涂泽民大胆,可抄录后发觉人家言之有物,自然也悄悄在京城各衙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