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大量的步卒涌入阳翟城中,波才没有恋战,黄巾军的主力没有受损,阳翟丢了,还有大半个颍川郡在手里,汉军若是没有后援,阳翟城他拿得回来。

黄巾军虽然败退,可声势依旧浩大,他们即使慌乱,却罕见相互践踏,互相扶持向远处退却。乱而不散,人心凝结,这样的阵仗让久经战阵的皇甫嵩亦是暗自吃惊。

几位军司马各率主力入城清查,以免城中藏有黄巾军的余党,其余的骑兵主力和精锐步卒和皇甫嵩的近卫则屯扎在城外,以免再度陷入合围。

波才的豫州黄巾军是南方黄巾军的主要精锐,何曼、何仪、黄邵等人统率数万之众为羽翼,颍、汝一带的地方宗族被一扫而空,颍川的荀家、韩家也难逃,只能四处逃难。丢了阳翟不是什么大事,颍川郡大部还被波才控制在手上。

孙宇打马迎上皇甫嵩,微微拱手道:“中郎,此战辛苦。”

皇甫嵩摇摇头,道:“不敢言功,亦不敢言苦。”他目光流转,望向孙宇道,“此间事了,南阳太守还请速回属地。若是天子追查下来,事情不小。”

饶是孙宇出生入死杀了这一场,皇甫嵩还是不敢与他多有牵连,哪怕心中还有那么一丝赞许之情。

孙宇微微一笑,显然不以为意:“无妨。南阳之事,宇心中已有筹划。”

皇甫嵩没有多言,孙宇此子心思深沉,他看不透,也不想多问。远处的那位骑都尉曹操,才更令他担忧。

曹操祖父是宦官,却愿意与袁绍、袁术为伍。宦官之祸糜烂至此,他没有理由不怀疑曹操参战的动机。他资料尚欠,没有带兵的经历,此次借着平叛的机会带兵来,恐怕是十常侍来争功的。

孙宇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烟火中,曹操大红的披风甚是惹眼。他的骑兵乃是天子精锐的羽林骑,显目的羽林冠在战场上尤为整齐。一众骑兵在寒风中呼啸着,奔皇甫嵩的大纛而来。

“骑都尉操,见过中郎!”

曹操打马先到,拱手见礼。

皇甫嵩抬手向曹操还礼,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思。他目光扫过曹操的衣甲,轻轻皱了皱眉,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波澜。曹操的盔甲上,布满了斑驳的血迹,两处凹痕分明,那是箭矢的痕迹,显然是中了两箭。他左肋下至右肩的血迹,随着动作微微渗透,鲜红得如同一条血色的带子,极为醒目。此情此景,皇甫嵩瞬间明白,这并非偶然之事。若非曹操亲自挥刀杀敌,怎会以如此狼狈之姿,展现出身上血与铁的痕迹?

曹操站立在原地,脸色苍白,但那股威风不减,浴血的模样反而更显英气。他并未掩饰身上的血迹,甚至有意让那血迹显现出自己的不凡。“我不是那些只会在宫廷里谈笑风生的贵族子弟。”曹操低声自语,仿佛对皇甫嵩的那一眼表示回应。确实,他不仅能策马驰骋于疆场,提刀斩敌,他的每一滴血,每一分辛劳,都是他亲手挣得的荣耀。

皇甫嵩的眼睛微微闪烁,略带一丝赞许。他轻轻点头,目送曹操步伐坚定地走开,眼神却又不自觉地落在身旁孙宇的身上。孙宇身穿一袭玄色衣袍,尽管血迹斑斑,却无半点狼狈,反而透着几分英气与冷冽的气质。每一滴血迹似乎都赋予了他更多的沉稳与不屈,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智慧。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如同一柄利剑,始终保持着锋利。

随着阳翟城的得失,战局快速转变,皇甫嵩没有停留,立刻与朱隽汇合,目光锁定着即将展开的战斗。他们并肩而立,身形虽略显疲惫,但眼神依旧如炬,透露出无法掩饰的决心与冷静。皇甫嵩的身躯披着重甲,头戴红缨盔,威风凛凛,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感。朱隽则身着华丽的战袍,整个人气宇轩昂,面容沉稳,双眼深邃,似乎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已然不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年轻将领。两位汉军主帅,站在高地上,俯瞰着即将展开的战场,心中既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也承载着对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的沉重预感。

“这一次,必须彻底摧毁黄巾军。”皇甫嵩低声对朱隽说道,话语中有着一股从未有过的坚定与决绝。朱隽点了点头,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冷笑,显然,他与皇甫嵩心中同样清楚,这场战斗不仅关乎胜败,更关乎天下的安危。

与此同时,远在长社的波才,已然准备迎接这场决战。此战,关乎生死存亡,波才深知,一旦这场战斗败北,他的黄巾军势必会迎来灭顶之灾。长社城外,黄巾军的营帐连绵不绝,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巍然伫立的帐篷仿佛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显示出他们依旧强大的实力。波才站在营帐中央,身穿一袭青色战袍,腰间的长剑泛着寒光,面容如冠玉,双眸中透着一股睿智的光芒。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显得沉稳而果敢,仿佛能一眼看穿战局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尽管面对如曹操和皇甫嵩这样的强敌,波才未曾显出半点慌乱,反而从容不迫地指挥着自己的队伍。士兵们在他的指引下,秩序井然,士气高昂,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波才站在阳光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华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liuhualu/read/87/33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