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梓端坐在厅堂里,对面正是前来传诏的蹇硕。
“小黄门亲临,这位太守府君果不简单。”
蹇硕听得出来他话中敷衍,内朝、外朝水火不容,偏偏太常寺总领礼仪,少不得与宫内打交道,太常、太常丞身为主官,自然更是此道高人。
“哪里,这几日朝廷典礼多,太常丞辛苦,宦者自然知晓。这位孙太守顾不上倒也无妨,久闻其名,此番来必要见见。”
蹇硕笑了笑,同样话中带着敷衍,顿了顿,又故作郑重,道:“清楚孙太守身上干系,短短数日,陛下三次召他,确实罕见。”
林梓点点头,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孙原虽是秘密入京,可是自从入京之后发生的每一件事皆惊动帝都中人。
“罢了,我亲自去请孙太守。宦者少待。”
片刻之后,林梓便已到孙原的院子里。
林梓亲自来访,孙原已经不奇怪了。上一次是去见了剑师王越,这一次只怕身份也不低。
果然,孙原一见蹇硕便已明了——即便他不认得蹇硕这张脸,那一身和毕岚一模一样的宦官打扮他终归是认得的。
蹇硕没有给他先开口的机会,已然迎了上来:“孙使君,寺人久闻大名了,幸会。”
林梓看着这位权势滔天的小黄门,眼睛都张大了些许——桀骜不驯的蹇霸王何时如此折身下交一位普普通通的二千石!
想起了前几日的王越,林梓不禁摇头,孙原委实算不上是一个普通的二千石。
“蹇黄门,幸会了。”
孙原双手作揖,长袍宽袖,一副弱不经风公子模样。
宣室殿外,刘和一身正服,银佩青绶,格外清正。在他身边的正是大汉剑师王越。
宣室殿外的众位武士望着这两位天子近臣,便是动也不敢动。
此刻丑时刚过,这个时辰直面宫禁,要陛下起夜,怕不是天大的事情!
当值的乃是中常侍毕岚,一身宫服,方才掌了宫灯,望着王越和刘和,细长的眼睛微微上扬,脸上瞧不出丝毫情绪。
刘和盯着眼前的紧闭的门阙,隐约见到灯光亮起,似是无心地问道:“毕常侍似乎知道出了何事。”
“寺人只知道宫中规体甚大。”
毕岚不动声色,却是正面回应了刘和:“侍中和剑师一同行事,必然是陛下的吩咐。二位这个时辰求见陛下,必是出了大事。寺人不过是陛下年前的老奴,怎敢枉自猜测。”
“或许这便是常侍明里暗里不与赵忠、张让一同的缘由罢?”
刘和淡淡一笑:“传闻雒阳城外的坞堡,赵忠、张让的最大,毕常侍的坞堡不及他二位的十分之一。”
毕岚心头一凛,十二常侍即使算不上同流合污,少说也是同道中人,刘和久在朝中为官,一直不与十二常侍正面对抗,却又和外朝群臣关系非浅,和孙原的关系更是人尽皆知,十二常侍自然不敢将刘和当作自己人,赵忠的亲弟弟赵延也是侍中,和刘和的地位完全不可相比。此时此刻从他嘴里听出赵忠、张让的全名,他便知道,这位刘侍中手中已然亮起了利刃——
“侍中今时是有了两位常侍的罪状了?”
毕岚的声音陡然降了许多,直面要害,他需要知道刘和此时手上有多少赵忠、张让的罪状,能否置之于死地,又或者,这些证据中有无自己的参与?
刘和面不改色,眼角余光却不经意向毕岚扫过去:“怎么,毕常侍不知道太平道的事么?”
太平道!
三个字如万道雷霆劈入毕岚心中,饶是他久在深宫权谋之中,见惯风雨,仍是脸上变色!
毕岚双眼瞬间眯成一条缝,即便又瞬间张开,却已落入刘和和王越的眼中。
“毕常侍果然也有参与。”
刘和嘴角轻轻上扬,微微笑道:“这件事……”
他故意话音延长,却换得毕岚的嘲讽:
“侍中与我等寺人同为天子近臣,若是真有寺人把柄,怕不会与我这般说话。”
毕岚敏锐,一瞬间便已知道刘和手上绝然没有铁证,否则以王越在宫中近卫的地位,无需请动天子便可将自己直接拿下。
刘和知道自己方才托大,有些失了先机,毕岚多年来风雨不动,些许小事自然无所影响,他轻轻笑了,并不在意。
“侍中,复道上的那件事,你脱不了干系。”
复道血案!
这件事压不住,尤其是在天子刻意推动之下,皇宫之中几乎无人不知。
但是,血案发生的同时,复道上还有孙原和赵空两位全身而退的二千石大吏——这件事,谁都可以不知道,但是毕岚一定知道。
谁知毕岚竟然毫无慌乱,淡淡笑道:“寺人奉天子所命,引孙太守、赵都尉从北宫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