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第二十二章 袁滂 (10/10)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四 ↓

走近身侧,恭恭敬敬:“父亲,人已送走了。”

袁滂不答话,只是站在门首,眺望近处檐上的兽首。

袁涣缓步走到袁滂身后,恭敬道:“父亲,今日那家奴所犯何事,竟要出逃?”

袁滂淡淡道:“什么都没做。是我派他去拦人的。”

袁涣哑然。

袁滂不仅装病,还要亲眼见见孙原,以他的消息网络,知道孙原出身药神谷并不奇怪——太常寺那些送礼的,可有他执金吾寺的一份。

袁滂远眺天际,负手而立,打断了袁涣的思绪。后者迟疑了一会儿,道:“父亲可是担心朝中出乱?”

“天子忍不住出手了,朝中怎能不乱。”

袁滂摇摇头,怅然道:“当今这位天子,怕是天资聪颖不亚于孝武皇帝,可惜天不予时,给了他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汉。”

“奈何!奈何!”

袁涣惊道:“父亲的意思是……这位太守是天子的人?”

“只怕更是天子绝杀的利器……”袁滂苦笑摇头,“天子一怒,流血千里。他太躁进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怕大厦危矣。”

“父亲的意思是?”

袁滂看着他,问道:“十九岁而为重郡太守,你可知天子是如何做到的?”

袁涣摇头。

“因为满朝没人敢接魏郡太守这个危险的位子。”袁滂又问:“曜卿,你可知道魏郡危在何处?”

“魏郡?”袁涣思量道:“魏郡是冀州第一重郡,若论危险……难道是太平道?可前些日子听闻袁家和中常侍不是一直在争夺如此肥差?”

“肥差?做做样子罢了!”

袁滂领着袁涣缓缓走回庭中,一路讲道:“真要是争夺这个位子,袁家早就铺天盖地上疏了,怎么天子一下中旨,净剩下御史、县令、议郎、中郎这些小官上书,满朝二千石没有几人真敢接这位子。”

“愚民众则必反,刁民起则必乱。”袁滂冷笑道:“张角这个人自称‘大贤良师’,迟早是要反的,不过他未免太过自负了,自古民乱谁能成事?散乱之众、乘乱而起,又怎会坚如磐石?如有聪明之辈,分而化之,则轻轻巧巧灭于无形。即使聪伟如光武皇帝,虽然乘赤眉之乱而起,亦仗门阀世家之力而定。张角一介方士,又如何能与光武皇帝相提并论?”

袁涣不解:“如此,太平道必不能成事。魏郡又危险在何处?”

“魏郡若是挡不住太平道,丢城失地,那郡守亦是死罪。”

袁滂摇摇头,同为少年,袁涣的见识远不如孙原,接口道:“自太平道兴起之日起,多少人上奏天子,言其危险,天子又何曾放在心上?便是当今太平道遍及八州,挟百万之众,天子都未放在心上——这本就是天子推波助澜,任由它做大而已。”

袁涣心神巨震,万万不曾想到袁滂竟然说出如此话来。

“朝中权力倾轧纷乱,天子等了多少年,才等到这么一个企图破局的机会,他又怎么会放过?”

“这不,陛下在事发之前就诏令幽州刺史刘虞回来出任卫尉,能不与这位天子心腹通气么?”

“孙原是他的棋子,一颗极为重要的棋子。难道特进太守便是殊荣?等到太平道反,天子还要给他军队、给他钱粮,让他平定天下,手握军功、入朝为卿,把朝中势力一扫而空方是天子想要的。到了那时仿吕后诛韩信,则天子之威再无人可挡。”

袁涣听到此处,直觉风吹周身冷入骨髓,已是出了一身冷汗。

“那……如果这位孙太守不能成事呢?”

袁滂脸上终于露出喜色,点了点头:“终归看到了关窍。”笑一笑,便道:

“所以……天子的棋子,并不止这一颗。”

袁涣不再问话,他已经知道袁滂的意思了。

这中立于朝堂多年的“长者”抬首遥望明月渐升,悠然道:

“今天是初一,又是新年了。”

话音末尾,带了一丝不可察觉的笑意。

大汉,又到了一个轮回的开始了。

【注1】北方诸谢:并州北地郡谢氏为大姓,射坚先祖为谢服,诸谢之一,拜为将军,此后这一支改为射姓,射坚、射援为谢氏族人。

【注2】袁璋是袁良的次子,而《汉纪》中称袁璋为袁滂父亲,则袁滂与袁安同辈。而《三国志》中称袁滂为袁涣之父,故而前者可信度更小,所以笔者把袁滂设定为袁隗、袁逢一辈,而袁涣与曹操、袁绍一辈,这更符合《三国志》的记载。

本章完

流华录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liuhualu/read/87/33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