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没有多言,只是微微颔首,转身便走,步伐看似不快,但在这崎岖黑暗的山林间却异常稳健,仿佛脚下生有眼睛。我和林筱不敢怠慢,紧紧跟在他身后。
我们离开了山涧,再次钻入更加茂密、几乎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石老对这里的地形熟悉得令人吃惊,他带领我们走的并非寻常路径,而是在巨大的树根、纠缠的藤蔓和陡峭的岩壁间穿行,有时甚至需要匍匐穿过仅容一人通过的天然石缝。这些路线极其隐蔽,若非有人带领,根本不可能发现。
一路上,我们都保持着沉默。林筱体力消耗巨大,脸色苍白,但依旧咬牙坚持。我一边搀扶着她,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和前方的石老。怀中的天书在进入这片区域后,搏动变得平缓而稳定,似乎对此地的环境颇为适应,这让我对石老的戒心稍稍减轻了一丝,但并未完全消除。
大约在山林中跋涉了一个多小时,前方豁然开朗。
我们穿过最后一片浓密的竹林,眼前出现了一片坐落在山谷盆地中的村寨。寨子规模不大,几十栋木结构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或青瓦,在朦胧的晨曦微光中显得古朴而宁静。寨子周围是高耸的悬崖和茂密的森林,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若非石老带领,外人极难发现此处。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炊烟和草木清香,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公鸡的啼鸣,一派与世无争的田园景象。
这里就是石老所说的寨子?
“到了。”石老停下脚步,回头看了我们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仿佛回到家的松弛感,“跟我来,别惊扰了寨里的人。”
他带着我们沿着一条被踩得光滑的石板小径,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寨子。此时天光尚未大亮,寨子里静悄悄的,大部分人家都还门窗紧闭。只有几个早起的老人在自家门口生火,看到石老,都恭敬地点头致意,目光扫过我们这两个陌生人时,虽然有些好奇,但并没有过多惊讶,似乎对外人来此并不意外。
石老的家在寨子靠里的一处高坡上,是一栋看起来比其它吊脚楼更显古老、也更宽敞的木楼。木楼前用竹篱围了个小院,种着些寻常的草药和蔬菜。
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混合着草药、烟熏和陈旧木料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单,却收拾得干净整洁。正堂中央挂着一幅已经褪色的、描绘着山川星辰的古老画卷,画卷下方是一张厚重的八仙桌和几把竹椅。角落里堆放着一些晒干的草药和几个编好的竹篓。
“随便坐,当自己家。”石老指了指竹椅,自己则走到角落的火塘边,拨开灰烬,添了几根柴火,架上水壶。
我和林筱依言坐下,紧绷的神经到了相对安全的环境,终于稍微放松了一些,强烈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
水很快烧开了,石老给我们各自倒了一碗热气腾腾、散发着奇异清香的草药茶。“喝了吧,驱驱寒,定定神。”
茶水入口微苦,但咽下后却有一股暖流散入四肢百骸,精神上的疲惫和紧张果然缓解了不少。这石老,不仅身手诡异,医术看来也颇为不凡。
“石老,多谢您的救命之恩。”我放下茶碗,再次郑重道谢,同时也将心中的疑问抛了出来,“您之前说……祖上世代居住在此,守着规矩,知道旧事。难道您和这寨子里的人,都与‘灵武’有关?”
石老坐在我们对面的竹椅上,拿起一个旱烟袋,慢悠悠地装上烟丝,点燃,深吸了一口,浑浊的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显得愈发深邃。
“有关?算是吧。”他吐出一口烟圈,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我们石家,还有这寨子里的大部分人,祖上都是当年‘灵武’一脉外围的‘守山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