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离她远去了。
……
夜晚,安静的学习时间。
林泽认真的执笔书写着,将白天记的七零八碎的潦草笔记整理好。
他并不觉得白天的时候对北川绫音学姐的话有些太过残忍了,很多时候,残忍才是真正的温柔。
如果不让她认清本质,那以后会有更多的麻烦。
林泽能察觉到北川学姐对他的依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不小的苗头,然后到现在急速膨胀,如果再不加以纠正,恐怕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他能理解。
毕竟患上这样的病,患者本身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就像半个身子落入悬崖,那此时有一根草让她抓住,她本能的会握的很紧很紧。
可治疗卓有成效,林泽不得不为未来思考。
他不希望在医生和患者的关系间,再添上更复杂的东西,那样会影响他的生活,同时对北川绫音学姐也是一种不公平。
为什么对她不公平呢?
那自然要透过问题去看本质了。
普通的医患关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在于他和学姐本就畸形的相处模式。
林泽作为医学生,他从认识学姐开始就到处搜罗资料,查找论文,请教岛津师姐相关的问题,如果只是跟随系统一步步的完成任务,那他才是真的愚蠢。
林泽有模糊的感觉,他接近了病症治疗的本质。
因为人是特别复杂的生物,目前对人体的研究依然只是冰山一角,古往今来有不少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做出努力,所总结出的东西——为了更科学的解释行为背后隐藏的本质。
1963年,米尔格拉姆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者会站在教师的旁边,如果有学生答错了一道题,教师就要施加电击,作为惩罚,并且每一次都要增加电击强度。
学生会痛苦的尖叫、昏厥、乃至假装休克。
可实验者只是一味的让教师增加电击强度,强调命令和必须继续做实验的重要性,深化这个意识,而大多数的教师都会选择服从,只有少数坚决地选择了抗拒命令。
在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发生了一起真实银行抢劫案,两名劫匪劫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将他们囚禁。期间,劫匪对人质时而威胁,时而预计小恩小惠,分享给他们食物,允许短暂的休息,但更多的是极端的暴力。
而人质被解救后,却为劫匪辩护,没有憎恨,反而出现了明显的情感依赖,甚至计划结婚。
而斯德哥尔摩病症,已经成为了非常大众化并被人们所知晓的一种特殊疾病概念。
这些东西,看似跟林泽目前所治疗的行为没有关系,但假如透过现象看本质——他发现了共同点。
人的精神意识决定主体性。
可主体性往往与社会关系、他人干预、自我干扰、潜意识等等冲突,在产生冲突的时候,主体性很容易就会崩塌。
教师的主体性崩塌了,因为他们受到了很多干预,纵然他们不想电击学生。银行职员的主体性崩塌了,因为潜意识告诉她们,必须服从劫匪,外界的关系隐去了,而在被囚禁的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