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深沉,六剑奴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梭于江湖与皇城之间,他们的行动迅捷而隐秘。
而在这片寂静之中,另一股更为深沉的力量也在暗中涌动,影卫府的精英们悄无声息地踏入了奉天殿的阴影之中,将搜集到的情报一字不漏地呈现在了朱元璋的案前。
奉天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朱元璋那张深沉莫测的脸庞。
他缓缓翻阅着手中那份由影卫府精心编纂的密报,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
终于,他放下了竹简,目光如炬,直视着下方跪拜的影子。
“这便是你们数日来的全力追查结果?”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影子统领闻言,身体微微一颤。
“陛下,臣等无能,目前仅发现海清大人有任人唯亲之嫌,但此等小事尚不足以证明其有不轨之心。”
“至于六剑奴的突然离宫,我等虽有所察觉,却未能探知其真正目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异常。”
朱元璋闻言,眉头微蹙,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
任人唯亲,这在官场中或许算不得什么大罪,但若此中另有隐情,那情况便大不相同了。
他回想起自己与海清的过往,那个曾经让他颇为赏识的下属,如今却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
试炼推演中朱棣的未来景象,如同噩梦般萦绕在他的心头,而这一切的源头,似乎都指向了海清。
但仅凭这些,又怎能轻易断定一个人的忠奸?
朱元璋的思绪纷乱如麻,他深知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与理智,不能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
他沉吟片刻,最终缓缓开口:“海清此人,才干是有的,咱也曾寄予厚望。但如今,种种迹象表明,他或许并不像表面那般简单。”
“影卫府,你们还需继续深入调查,务必查清一切真相。”
影子统领闻言,心中一凛,连忙领命退下。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眉宇间凝聚着深沉的思虑,推演的结果与他长久以来对海清的认知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复杂。
若海清果真是忠心耿耿的栋梁,那么影卫府至今未能发掘其任何不轨之处的现象,倒也合乎情理,未来恐怕也难以窥见更多隐秘。
然而,一旦这个假设被推翻……
想到此,朱元璋的心不禁沉了沉。
这样的奸臣若潜伏于朝堂之上,其对大明江山的潜在威胁,远胜过任何外来的刀兵之祸,实乃心腹大患!
他目光如炬,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继续深入追查,海清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多么细微的线索,都必须呈报上来,不得有丝毫遗漏!”
言罢,他又补充道:“同时,加强对六剑奴的监视,他们的行踪或许能为我们揭开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子统领领命而去,身形迅速隐没于夜色之中,只留下一声坚定的“诺”回荡在空旷的宫殿内。
不久,宫门外的通报声再次响起,打断了朱元璋的沉思。
关良步入大殿,神色凝重,行礼之后,他沉声禀报:“陛下,臣奉命彻查海清,奈何几日来一无所获,实乃臣之无能,请陛下降罪!”
朱元璋闻言,并未露出丝毫惊讶之色,影卫府都未能有所突破,关良作为个人,自然也难有建树。
他轻叹一声,语气中却带着几分宽慰:“此事非你一人之力所能及,无需过于自责。”
关良闻言,心中却更加忐忑不安,连忙再次请罪,并趁机将自己刚刚得知的线索和盘托出。
“陛下,臣虽未能直接发现海清之异,但已派人严密监视海清,今日偶见燕王造访,随后又见六剑奴神色匆匆,向东急行而出,似是有重要任务在身……”
关良的脚步在空旷的宫道上回响,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自己急促的心跳上。
他匆匆离去,直至远离了那座威严的奉天殿,才敢真正地放松下来。
转身回望,那扇紧闭的大门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回想起殿内的一幕,朱元璋那淡然若水的态度,让关良感到既庆幸又疑惑。
那平静之下,似乎隐藏着深不可测的智谋与洞察,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关良不禁打了个寒颤,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难道陛下早已洞悉了所有?
这个想法让他不禁脊背发凉,心中对朱元璋的敬畏又多了几分。
而此时的奉天殿内,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周身环绕着一股沉稳而深邃的气息。
他闭目沉思,脑海中快速梳理着关于海清与朱棣的种种线索。
影卫府与锦衣卫的双重监视,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