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压抑的静谧中,无数道视线如同暗流涌动,悄然汇聚在某人身上。
朱玺置身于这股无形的注视之中,表面维持着风轻云淡,内心却已是波涛汹涌。
多年以来,他刻意保持低调,未曾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而今,父皇竟如此重视,不仅亲自点名要他参与这场皇子大考,更让他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中心。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不禁暗自揣测,难道父皇真的看穿了自己隐藏的一切?
这个念头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炸响,让朱玺一时之间难以自持。
但很快,他便强制自己冷静下来,这种猜测过于荒谬,毕竟,他自认为行事周密,从未留下任何破绽。
随着皇子大考的正式开启,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而热烈。
云公公手持一卷书籍,缓缓展开,竟是《左传》中的篇章,首先向太子朱标发难。
《左传》以其深邃的历史见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不仅是士人学子必修的经典,也是宫廷考校才智的重要工具。
朱标面对提问,从容不迫,引经据典,对答如流,展现出了他深厚的学识。
群臣见状,无不点头称赞,对太子的表现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他们眼中,朱标无疑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他的每一次回答都恰到好处,既彰显了学识,又不失谦逊。
当朱标完成答问,恭敬地向父皇行礼求教时,整个大殿内都弥漫着一股期待的气息。
李善长等重臣更是眼含热望,他们相信,以太子的才华,定能得到皇上的高度认可,从而在这场大考中脱颖而出。
可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淡然如水,未置一词,仅以眼神轻轻掠过下方。
云公公见状,立刻心领神会,迅速转向下一位皇子。
这一幕,让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疑惑更甚。
而太子朱标,虽表面维持着平静,但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与困惑。
他自问方才的应答并无差错,为何父皇今日却如此冷淡?
难道,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真的已经动摇了吗?
大考仍在继续,其他皇子相继起身,他们对答虽各有千秋,却也未能引起朱元璋的任何波澜。
至于四肢发达的朱棣,更是如同陪衬,未曾激起半点涟漪。
随着时间推移,大殿内的气氛愈发压抑。
今日这场试炼,究竟是为了什么?
还有谁能让皇帝眼前一亮,展现出惊人之才?
就在众人心中充满疑惑之时,朱玺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不少人心中暗自惊讶,难道朱元璋真的在期待这位看似纨绔的皇子?
然而,多年的逍遥生活并未让朱玺失去应对困境的能力。
他轻轻一笑,心中已有了计较。
正当云公公准备开口提问之际,朱玺却已抢先一步站了起来。
他故作轻松地耸了耸肩,准备用他那独特的方式回应。
就在此刻,一直静默不语的朱元璋,忽然轻轻抬手。
“可以了,下面,便以武艺论高下。”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一怔,心中暗自嘀咕:怎的突然转到了武艺上了?
而目,朱玺已悠然自得地坐回原位,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原来,朱玺在才学上并无建树,皇帝此举,无疑是避免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
如此想来,今日让朱玺参加,或许真的只是为了凑数。
朱玺也暗自松了口气,继续扮演着他那逍遥自在的纨绔形象,甚至举杯欲饮,以庆这突如其来的解脱。
然而,随着锦衣卫在关良的指挥下,将十八般兵刃呈上,全场的气氛再次被点燃。
按常理,御前是不容兵刃轻易出现的,但今日不同,皇帝特许,为的是让诸位皇子一展身手。
毕竟,在这重重守卫之下,又有谁能对皇帝不利?
此时的武将们,目光炯炯,满含期待地望向太子朱标。
朱标不仅文才出众,武艺亦是了得,今日定能以一场精彩的剑舞,震撼全场,赢得皇帝的赞赏。
感受到周围投来的目光与期待,朱标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斗志。.
他缓缓起身,心中暗自发誓:定要借此机会,将自己多年苦练的武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正当此刻,朱元璋的话语再次响起,其目光穿透了众人的喧嚣,准确无误地落在了正欲举杯自酌的朱玺身上。
“武艺大考,玺儿先来吧。”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静得连针落之声都能清晰可闻。
群臣与诸位皇子的瞳孔骤缩,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