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算化学反应方程式?
能做出来,多少也是能碰到太女殿下那个级别的边儿了,不可谓不厉害。
范仲淹倒是很欣赏那位叫王安石的官员,锐意进取,才华横溢,有直言的勇气。
比起尚且名不见经传的这位沈括,初露锋芒的王安石,众人更耳熟能详的,自然是柳永。
毕竟,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并不是玩笑而已,“柳七官人”的名声,至今可还是响亮的很。
这位仁兄年轻时才华横溢,尤其擅长填写旖旎婉约的慢词,作品在市井歌楼间广为传唱,倒还只能算是风流韵事,可能让皇帝亲口说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谁能不记忆深刻?
后来还是改了名字,再加上赵祯态度上没有再反对,柳永才开始考中了进士,可惜仕途也并不顺利。
只是,柳永也是做了卷子,实打实的考上京来的,在地方任上,虽无显赫功名,却也能体察民情,并非全然是个只会风花雪月的书生。
因此,即便有些老古板内心仍对柳永的过去撇嘴,但也大多选择了闭嘴,或至少保持观望,并未轻易非议。
太女殿下亲自批阅的卷子,选拔的人才,他们自然要给面子,殿下既然看重他,必然有其道理,只要他能办实事,过往那些事便也可以显得无足轻重了。
有好奇,有审视,但更多的是平静的接纳。
然后,全部扯到手底下干活。
殷灵毓则暂时将精力放在了军队之中。
冗兵是大宋财政的沉重负担,更是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根源之一,但要裁军,绝非易事,弄不好就会引发兵变。
殷灵毓没有直接动那些暮气沉沉的旧军,而是先从狄青手下的边军精锐以及曹家等将门子弟中,挑选出一批年轻有潜力的军官和士卒,借由“火器”组建了新军。
当然,明面上这自然是赵祯的命令。
但大家谁还不知道谁啊?
不过,反正官家支持,刚又在西夏身上尝到了甜头,反对的声音也是寥寥无几。
新军组建后,训练方式自然是军训,殷灵毓还将太学生分配了过去。
太学生们起初也有些抵触,觉得有辱斯文,但皇太女殿下亲自到了他们面前,发表讲话。
未来的朝廷栋梁,岂能不知兵?
不了解军队,将来如何制定国策,管理后勤?
这是为了培养你们!
闭门读死书,如何懂得民间疾苦,边疆安危?
深入军营,与士卒同吃同住,方能培养体恤下情,忧国忧民的情怀!
军队中多有目不识丁者,诸位太学生入营,可兼任“文化教习”,教士兵识字算数,讲解忠君爱国之理,这是教化之功,亦是读书人之责!
不仅将此行拔高到“文武并举,共铸国魂”的高度,还暗示此次经历将作为未来仕途考评的重要依据。
再加上年轻人心底那点建功立业,体验不同生活的念头被勾起,也就半推半就地接受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