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亮剑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sp; 官家也的确是有立皇太女的资本,两个女儿都是如此争气。

    于是微微颔首,以示赞许,随后目光转向殷灵毓:“殿下以为呢?”

    殷灵毓有条不紊的开口阐述。

    “学生以为,需分三层来看。”

    “其一,何为挑衅?”

    “若仅是口舌之争,可如徽柔姐姐所言,外交斥责,军事戒备,以威慑为主。”

    “但若敌军已越境掳掠,杀我百姓,占我疆土,那便不再是挑衅,而是侵略,对此,唯有坚决反击,寸土不让。”

    “因为退一步,失掉的不仅是土地,更是边民对朝廷的信赖,是军民的士气,是国家的脊梁。”

    “其二,战与和的代价,不能只看眼前。”

    “战的代价是钱粮性命,和的代价,是更屈辱的岁币,是边境永无宁日的蚕食,是异族愈发膨胀的野心,两害相权,有时短痛胜于长痛。”

    “其三,战争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以战止战。”

    “因此,要么不战,要战,就需倾尽全力,谋求必胜,在战前,就要保证钱粮,兵源,动员民力,确保后方稳固,更要让所有将士,百姓明白,我们为何而战。”

    “国家主权与尊严,不容交易,国与国之间,落后软弱就会挨打,实力才是硬道理,因此,面对侵略,唯有亮剑!”

    “啪!”

    赵祯拍桌子了。

    作为皇帝,他太清楚边患的苦楚,也太明白求和背后的无奈与屈辱了,每年输送给西夏和辽国的岁币,如同在他心头剜肉。

    他何尝不想硬气一回?

    没人支持啊!他也没有那个放手一搏的底气啊!

    “毓儿说得好!”

    司马光原本的立场,更倾向主张内修德政,外示怀柔,通过道德感化和谨慎的边防策略来维持和平,通过外交和防御来化解危机。

    王道在于德化,而非武力征伐。

    司马光亦深信“国虽大,好战必亡”,认为轻启战端会耗尽民力,动摇国本,就算要打,也应该先专注内政的发展,尽量避免战争,使国家富强强大之后再谈。

    然而司马光也没办法反驳殷灵毓说的话,于是最后只能拱手,并未评判对错。

    赵祯拍案叫好后便看着司马光的反应,如今看着他那虽未明言赞同,却也无从反驳的模样,心中更是提气。

    司马君实这样固执的人,不也还是要被毓儿带着走吗?

    他的女儿,果然就是最好的!

    不够,还不够!

    赵祯看着两个女儿。

    他需要更多足够能托付的重臣,尤其是……更务实,更能接受他的女儿的臣子。

    于是,几日后,几位重臣都在场时,赵祯“随手”拿起范仲淹从地方上呈来的奏疏翻阅,连连感叹,又放下奏疏,对侍立一旁的韩琦和晏殊叹道:“范希文虽不在中枢,然心系社稷,所陈之事,皆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uaichuan0meicidushidiyukaiju/read/97/59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