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林燃怒斥科罗廖夫(6,2k) (6/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1963年,尼基塔的言论让世界看到,苏俄的核政策不仅是针对阿美莉卡的战略博弈,更是对其他国家的baquan压制。

    这种行径不仅不道德,还将全人类推向核竞赛的深渊。

    核武器不应是解决分歧的筹码,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和平的嘲弄。

    然而,我们并非没有希望。美苏在登月任务中的合作表明,即使在冷战的高压下,对话与协作仍是可能的。

    我呼吁苏俄应该反思其核政策,放弃威胁,不能对阿美莉卡就是和平,对其他国家就是威胁加强迫,只有单一标准,才有可能促使我们迈向真正的国际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恐惧,共同追求人类的进步。

    国际社会必须正视这种不公,齐心协力消除核武器的阴霾。”

    林燃不想开麦的,但听到这个,实在是没忍住。

    林燃说完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看到苏俄吃瘪,而是林燃说的太有道理了。

    阿美莉卡远在天边,欧洲可就在苏俄铁蹄之下,就在核阴影之下。

    林燃说的是华国,但在座的欧洲人简直不要太感同身受。

    虚伪、双标、色厉内荏,这些形容词由林燃这一享誉全球的大人物给苏俄扣上的时候,在座老欧洲都要高潮了。

    这回轮到汉弗莱鼓掌,米高扬脸黑了。

    1964年12月31日伦敦时间晚上8点半,相当于香江时间1965年1月1日凌晨4点半。

    香港处于UTC+8时区,而伦敦为UTC+0,相差8小时。

    因此,当伦敦居民在除夕夜聆听广播时,香港已跨入新年的黎明。

    凌晨4点半的香江,夜色仍未褪去,街道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

    大量公共场所的电视机亮起,人们聚集在一起,收看从伦敦传来的直播,BBC播放的面对面特别节目。

    林燃的批判,香江民众们深有感触。

    “教授说的太好了,苏俄人就是双重标准。”

    “骂的好,苏俄就该骂!”

    “教授果然是华人的骄傲,当众怒斥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说:“抱歉,这是政治上的,我不太了解具体内情,我不做评论。

    不过这让我想起后现代主义的质疑,我们是否该反思科技进步的代价?太空探索带来的技术进步反而会加剧地球上的不平等。

    后现代主义让我们保持警醒,探索本身没错,但如何运用成果会造成各国之间的进一步不平等。

    太空技术能改善地球生活,比如新的能源形式或气候监测。

    苏俄会愿意给盟友们分享技术,而阿美莉卡则只会考虑自身。”

    林燃叹气:“不,现实会证明,我们谁才能将太空技术运用的更好。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再讨论政治,即便我们不认为这不属于政治,但这还是一直和政治息息相关。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技入侵现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ejiruqinxiandai/read/97/46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