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卖个好价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虽然中国政府一直采用进口配额及滑准关税制度来平衡国内供需,但是国内棉价依然保持着7%以上的波动率,这个数字在2010年甚至超过了恐怖的15%。

    价差就代表着丰厚的利润空间,也应运而成了一大批以此为生的“商人”。

    比如像大飞哥,他只需要低价收购老艾他们手里的原棉,然后等待市场价格上升后再集中出售给纺织企业或是国家收购站,就能够完成左手倒右手的买卖。

    当然这生意说着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同样风险十足。

    仓储的成本、棉花存放的损耗以及最关键的价格趋势走向,都会直接决定了成与败。

    “艾哥,小麦她旁边站着的是你女婿吧?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大城市来的。”

    “嘶……你们维族不是不允许……哈哈……好好,不说这个,我们谈生意。”

    陈风和小麦都没有注意到老艾和大飞哥的窃窃私语,他们两个的视线都被仓库角落处正在制作棉被的老人所吸引。

    只见他左手握一张“弓”,弓弦下方绑着一根粗壮的木棍,右手则是拿着像是“宝塔”的椭圆状榔头。

    随着榔头不断敲击弓弦粘取,原本杂乱的棉花上下翻飞,随后竟是逐渐拼成了方形。

    那一声声响动如弹弓射箭,把皮棉中褐色的杂质不断剔除,棉絮也变得越发雪白。

    “李伯使的是传统弹棉技术,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了,他们弹花匠管这份手艺叫‘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

    不知何时大飞哥已经结束了和老艾的“磋商”,他安排人去帮着卸货和清点称重,自己则是饶有趣味地跑到了陈风他们身边。

    “有很多送来的零散皮棉实在质量不过关,我就让李伯带着几个徒弟帮忙加工成棉被,换了钱至少能补贴一点乡亲们的路费。”

    大飞哥就好像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却着实让陈风对他另眼相看,心想此人倒也真不是那种“吃干抹净”的黑心商人。

    闲聊间李伯开始了制作棉被的第二道工序“上线”,他和徒弟分工合作,一人一头牵住长长的丝线,掐断、绾结、放线、走位一气呵成。

    一根竹竿牵引着长长的丝线来回飞舞,横、竖、对角,反复交叉,在棉胎上形成纵横交织的细网格,将原本蓬松的雪白棉花完全固定。

    正当陈风打算为如此精彩的手工技艺鼓掌时,李伯从桌下掏出一个锅盖形状的平底圆盘,将其放在有些薄厚不均的棉胎上,随后便是反复辗轧和研磨。

    兴许是觉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他和自己徒弟竟是直接脱了鞋子,站到棉胎上来来回回地踩压,一寸一缕,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弹棉花是个精细活,李伯还算是特别厉害的熟手,如果换成普通的弹花匠,一床棉被可能就是一天,效率和机器完全没得比,但有些上了年纪的乡亲就认这手艺,说这样做出来的被子盖着舒服,哈哈,我反正觉得是心理作用。”

    大飞哥的语气里多少带着点“调侃”,但陈风却觉得他所言在理。

    他还在大龙服饰工作的时候不止一次去过工厂的车间,亲眼见识过“现代化机械”的力量。

    那些看着冰冷的“大家伙”不知疲倦地运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拥有“传统手工”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效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喀什的云朵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shideyunduo/read/97/1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