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东征北伐1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孙先生的葬礼刚过,岭南的暑气便带着灼人的焦躁扑面而来。潮湿的热浪裹挟着木棉絮,在羊城的大街小巷打着旋儿。码头上搬运货物的苦力们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脊背在烈日下泛着油光,不时用搭在肩头的汗巾抹一把脸,望着观音山上飘扬的青天白日旗窃窃私语。

    孙先生这根定海神针的骤然离世,让原本就盘根错节的势力格局瞬间失衡。街头报童挥舞着号外,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东江战事的最新消息。最让人不安的,是广东军阀陈炯名已集结了三万叛军,分三路直扑羊城,兵锋直指国民政府的心脏。

    仓促之间,革命军被迫应战。从春天到九月,双方在惠州、潮州一带展开拉锯,枪炮声震得珠江水都在颤抖。前线送下来的伤兵挤满了广九铁路的列车,绷带上的血迹在暑热中迅速发黑,散发出令人窒息的腥气。可打来打去,谁也没占到绝对便宜,战线像根绷紧的弦,谁也不知道何时会断裂。

    就在这胶着之际,羊城国民政府在大元帅府召开了紧急会议。棕榈树掩映的欧式建筑内,军政要员们争论了整整一夜,窗外的木棉花在黎明时分悄然坠落,最终拍板:北伐的时机已到,当挥师北线,克复中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便是先荡平陈炯名的叛军,稳固广东根据地——计划定为“先东征,后北伐”。

    任命很快下来:蒋锐元被委任为东征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而李宇轩,则被推到了第三师师长的位置上。

    “景行,我让你统领第三师,没问题吧?”蒋锐元站在巨幅军事地图前,手指重重敲在东江一带,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这第三师是黄浦学生军的骨干,大多是一二期的优秀学员,是真正能打硬仗的队伍。

    李宇轩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不动声色。他注意到蒋锐元眼下的乌青,知道这位少东家也是彻夜未眠。“回少东家,请你让我写几封信。我想找几个团长,帮我分担些压力。”

    他这话半真半假。第三师的军官都是自己带出来的学生,战术理论扎实,但他总觉得缺些“实战狠劲”。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心里发虚——在柏林军事学院学的那套理论,和真刀真枪指挥千军万马,完全是两码事。

    “准备找谁?”蒋锐元挑眉,有些好奇。

    “当时在德国留学时的好友。”李宇轩坦然道,“都是正经军校毕业,在一战中见过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您放心,他们指挥绝对没问题。”

    “行。”蒋锐元没多问,挥了挥手,“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军火、粮饷,我尽量给你凑。”

    “谢少东家。”李宇轩松了口气,转身快步回到办公室。

    关上红木门的瞬间,他紧绷的肩膀才垮了下来。窗外,一队士兵正在操练,枪刺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我一个学理论的,叫我纸上谈兵还行,真让我管那么多人的生死,还是有点慌啊。”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他搓了搓脸,拿起桌上的狼毫笔,“不行,得赶紧写信了,把先前在德国的人脉都忽悠,不对,是来自好友的求助。”

    前几个月,他还收到过德国朋友的信,说欧洲局势越来越紧,《凡尔赛条约》像一道枷锁,勒得德国军方喘不过气来,不少有才干的军人都在找新的出路。这或许是个机会。

    铺开信纸,他先给隆美尔写了一封:“亲爱的隆美尔:许久未见,甚为挂念。如今华夏正处乱世,叛军环伺,北伐在即,急需良将相助。你我曾在酒馆彻夜讨论战术,深知你之才。若能前来相助,共抗顽敌,实乃华夏之幸,亦盼与你再续同窗之谊……”

    写完读了一遍,觉得不够恳切,又添了句:“……此处虽无高级装备,却有四万万人的期盼,望你能来到这里,帮助我一把。”

    下一封,他写给了古德里安,那位学长:“亲爱的学长:还记得你教我看装甲部队战术图的日子吗?如今华夏军队虽简陋,却有热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ngzhangongdelintoudengzhanfan/read/97/16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