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属于我的时代3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几天后的羊城,阳光正好,街道上的木棉花落了一地,像铺了层厚厚的红毯。蒋锐元站在码头,望着远处军政府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景行,我们先去拜访一下孙先生吧。”

    “是,少东家。”李宇轩拎着简单的行李跟在后面。

    军政府的会客室里,孙终山先生正对着地图沉思,见他们进来,立刻放下手里的放大镜,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锐元回来了,来来来,坐。”

    “孙先生,我回来了。”蒋锐元走到桌前,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好意思。毕竟自己撂挑子跑回溪口,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孙问指了指桌上的茶:“尝尝,这是苏联同志送的红茶,味道不错。”他没提辞职的事,只问起溪口的近况,又聊了聊苏联的见闻,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蒋锐元说起在苏联看到的红军训练,眼里闪着光:“他们的士兵都带着红袖章,喊着‘为了工农’的口号,劲头足得很。我想着,咱们黄埔的学生,也该有这份精气神。”

    孙问点点头:“说得好,革命军队,首先要知道为谁而战。你能看到这一点,就没白去苏联一趟。”

    两人又聊了些军校筹备的细节,从课程设置到教官选拔,蒋锐元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李宇轩坐在旁边,看着蒋瑞元专注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看来这次回来,他是真打算好好干了。

    “好了,锐元。”孙终山看了看天色,站起身,“军校的开学典礼就在眼前,你继续去筹备黄埔军校的工作吧。

    “好的,孙先生。”蒋锐元猛地站起来,腰杆挺得笔直。

    走出军政府,蒋锐元的脚步轻快了不少,他转头对李宇轩说:“景行,现在你去负责招考学员吧。”

    “是,少东家。”李宇轩愣了一下,随即应道。

    很快时间来到了1924年3月的羊城,木棉花正烧得炽烈。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李宇轩已站在黄浦军校临时考场的廊檐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灰色军装袖口。

    考场设在原广东陆军小学堂旧址,斑驳的墙壁还留着去年战火的弹痕。他深吸一口潮湿的、带着珠江水汽的空气,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李监考到——”卫兵的通传声在空旷的教室里激起回音。

    考生们陆续入场。年轻的脸上带着各式神情:有跃跃欲试的亢奋,有强作镇定的忐忑,还有属于这个年代的、与年龄不甚相称的沉郁。

    名册在他手中沙沙作响。当目光掠过那几个注定要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笔墨的名字时,他的指尖微微一顿。

    蒋先云——他心里默念着这个在原本时空里如流星般璀璨而短暂的名字。那是个清瘦的年轻人,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脊背挺得笔直,像一株迎着光的青竹。李宇轩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试图从这张尚且青涩的脸上,找寻后世史料记载中“黄埔三杰”之首的风采。

    他的目光继续游走。徐象谦坐在后排角落,这个未来的元帅此刻正安静地磨着墨,眉宇间是山西人特有的沉稳;陈更则显得活跃许多,正侧头与邻座低声说着什么,嘴角带着点狡黠的笑意,不愧是未来那个敢在那位面前耍宝的开心果,左全坐在最前排,鼻梁上架着圆框眼镜,专注地整理着文具——谁能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青年,十八年后会血洒疆场?

    还有更多他熟悉却暂时对不上号的面孔:胡中南……这些在另一个时空轨迹里或分或合的名字,此刻都鲜活地坐在这个略显简陋的考场里。

    有点少啊。他在心里嘀咕,随即又自嘲地笑了——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ngzhangongdelintoudengzhanfan/read/97/15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