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日拂晓,永定河的薄雾被炮火撕得粉碎。
黄伟将指挥部设在南苑一处半塌的校舍里,左臂的绷带渗着血,但他握铅笔的手稳如磐石,正在地图上标注火力点,每个符号都精确到米。
“日军第20师团主力正在南苑正面展开。”参谋长低声报告,“他们的坦克比预想中多。”
黄伟头也不抬:“把反坦克炮连分散配置,每门炮间隔五十米,形成交叉火力。机枪阵地全部前移二百米,放在侧翼。”
他突然用铅笔重重敲击地图上永定河拐弯处:“这里,埋设全部剩余地雷。日军坦克一定会从这里迂回。”
参谋迟疑道:“那可是我们唯一的退路……”
“此战没有退路。”黄伟冷冷道,“要么守住,要么死。”
上午八时,日军总攻开始。三十余辆坦克呈楔形队形推进,后面跟着黑压压的步兵。黄伟亲自站在观测位上,举着望远镜计算距离。
“反坦克炮,开火!”
首批穿甲弹呼啸而出,两辆日军坦克顿时起火。但其余坦克继续推进,炮火开始覆盖守军阵地。
“机枪阵地,压制步兵!”
MG34特有的撕裂声响起,日军步兵成片倒下。可日军炮火实在太猛,一个机枪阵地刚开火不到三分钟,就被迫击炮直接命中。
黄伟面色不变:“第二机枪组补位。迫击炮连,覆盖日军第二梯队。”
校舍在炮火中剧烈摇晃,尘土簌簌落下。一个传令兵冲进来:“师座,左翼132师阵地被突破!”
黄维抓起电话:“桂永青吗?带你的人向左翼移动二百米,建立阻击阵地。记住,放坦克过去,专门打步兵!”
这是他从德国军事顾问学来的战术——当坦克与步兵脱节时,坦克就成了瞎子。
果然,日军坦克突破左翼后,发现步兵被阻,不得不掉头回援。就在此时,预埋在河湾处的地雷发挥了作用,三辆坦克被炸断履带。
战至午后,日军第一次进攻被打退。阵地前躺着二十多辆坦克残骸和数百具尸体。
但黄伟清楚,这仅仅是开始。他巡视阵地时,看见士兵们正在加固工事,一个满脸硝烟的班长看见他,默默敬了个礼。
“弹药还够吗?”
“手榴弹不多了,师长。”
黄伟点头:“今晚会有人送来。”
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补给能否送到。回到指挥部,他下令:“收集战场上可用的武器,特别是日军武器。把还能用的机枪都架起来。”
接下来的三天,成了华北战场上最惨烈的拉锯战。日军每天发动五六次进攻,阵地多次易手。黄伟的指挥风格在这时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从不允许部队擅自后退,每次失守都必须立即反击。有次一个营长未经允许后撤二百米,被他当场撤职。
“我们多守一天,后方就多一天准备时间。”他对部下说,“每一分钟都是用命换来的。”
七月二十五日,南苑阵地已经缩水三分之二。黄伟把最后预备队投入战斗——这是他从不开战就保留的一个精锐连。当他们端着刺刀发起反冲锋时,久经战阵的日军竟然后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