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西安事变(完)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12月22日,西安机场戒备森严。当宋梅龄的专机降落时,张雪亮亲自在舷梯前迎接。

    “汉卿,”宋梅龄一下飞机就急切地问,“委员长可好?”

    “夫人放心,委员长一切安好。”张雪亮恭敬地回答。

    在前往张公馆的路上,宋梅龄仔细观察着街上的东北军士兵。她注意到,虽然局势紧张,但西安城内秩序井然。

    当晚,宋梅龄终于见到了被软禁多日的蒋介石。看到丈夫安然无恙,她忍不住落下眼泪。

    “达令,你受苦了。”

    委员长却板着脸:“你不该来!这里是虎穴!”

    “正因为是虎穴,我才要来,何况景行的部队还在城外,他们现在也不敢对我们怎么样。”宋梅龄坚定地说。

    12月23日,三方谈判在张公馆正式开始。苏林代表中共,宋子闻、宋梅龄代表委员长,张雪亮、杨虎成作为当事人参加。

    苏林首先发言,提出了六项主张:“停止剿匪,改组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联合赤军抗日,召开救国会议。\"

    宋子闻皱眉:“这些条件太苛刻了,委员长不会同意。”

    “那就请宋先生问问委员长,”苏林不卑不亢,“是个人面子重要,还是国家存亡重要?”

    谈判进行得异常艰难。宋梅龄时而柔声劝说,对多数条件表示了原则上同意,但在一些具体细节,如改组政府的程度、红军改编后的指挥权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12月24日晚,在宋氏兄妹的安排和陪同下,苏林前往高桂滋公馆,面见委员长。

    房间里,委员长半靠在床上,面色依旧苍白憔悴,但看到苏林进来时,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惊愕、戒备,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几年的生死冤家,此刻在这样一种情境下见面。

    苏林神态自若,他向委员长略一颔首,语气不卑不亢:“委员长,我们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

    委员长微微动了动嘴唇,最终只是叹了口气,示意苏林坐下。

    苏林没有纠缠于过往恩怨,而是开门见山,切入民族存亡的主题:“委员长,当前形势,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唯有加速灭亡,这不仅是共和的看法,也是全国民众、乃至国民党内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认识。张杨两将军此次发动兵谏,为的是抗日,绝无加害之意。只要委员长能够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释放政治犯,开放舆论,我党愿意拥护你为全国领袖,赤军愿听从指挥,开赴抗日前线。”

    他详细阐述了中共的六项主张,分析了日本步步紧逼的危急局势,以及国际形势,尤其是英美苏的态度,强调了唯有团结抗日,华夏才有出路,委员长的领导地位也才能稳固。

    委员长靠在枕头上,闭目聆听着,期间偶尔睁眼瞥一下苏林,但大部分时间保持着沉默。苏林的话,逻辑清晰,情理兼备,句句敲打在他最关心的统治延续和国家命运上。尤其是提到“拥护你为全国领袖”,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分量的承诺。加之宋梅龄、宋子闻在一旁也从旁劝说,分析利害,指出何应钦等人借机揽权的危险。

    长时间的沉默后,委员长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目光虽然依旧缺乏神采,但语气松动了许多,他做出了口头上的承诺,虽然措辞含糊且保留着其特有的矜持:

    “苏林,你说的……停止内战,联赤抗日……是可以考虑的。……内部的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ngzhangongdelintoudengzhanfan/read/97/16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