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再去美国2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一天下午,罗斯福特意留出时间与李念安长谈。

    “你父亲最近怎么样?”罗斯福问道,手中把玩着骆驼牌香烟。

    “家父在西南忙于政务。”李念安谨慎地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罗斯福点点头:“我知道,他一直在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准备。这一点,他比很多人都看得远。”

    他转动轮椅,来到窗前:“你知道吗?我现在推行的这些政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你父亲的启发。”

    李念安惊讶地抬起头。

    “是的。”罗斯福微笑,“当年我们在纽约讨论时,他就提出过很多独到的见解。比如通过税收调节社会财富,加强金融监管等等。”

    “但是现在的反对声音很大。”李念安说。

    “这是必然的。”罗斯福神色严肃,“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李念安:“看看这个,这是自由联盟最新的宣传材料。他们说我是在摧毁美国的自由经济。”

    李念安快速浏览后,说:“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受损,却没有看到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因为新政而受益。”

    罗斯福赞赏地点头:“说得好!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念安更加深入地观察美国政治运作。他参加了劳工部的会议,看到政府如何推动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他走访了田纳西河流域,了解政府主导的大型基建项目;他还与研究新政的学者们深入交流。

    5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与哈佛大学的教授们讨论新政。一位教授说,罗斯福实际上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钢丝。这让我想到,其实父亲在西南做的事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既要发展军工,又要安抚地方势力,还要应对委员长的压力。”

    “越来越理解罗叔叔的难处。他不仅要应对经济危机,还要面对来自左右两边的攻击。资本家骂他是叛徒,激进派骂他改革不彻底。这让我想起一句华夏古话: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5月10日,在白宫的一次私人谈话中,罗斯福对秘书说道:“我原以为李宇轩已经足够天才了。可没想到他的儿子更加天才。”

    秘书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么说呢,总统先生?”

    “就凭他能举一反三,以及出色的军事知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罗斯福感叹道,“我很喜欢他的一句话:既然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问题本身。”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如果不是我跟他父亲是好友,我都会忍不住杀了他。”

    秘书震惊地问:\"为什么?\"

    “因为他好像天生就是当总统的料。”罗斯福轻声说,“这样的天才,如果不能为友,就必须除掉。”

    在李念安离开美国的前俩天,罗斯福在白宫为他举行了私人的送别晚宴。令人意外的是,晚宴的菜单上竟然出现了中餐。

    “这是特意为你准备的。”罗斯福笑着说,“我请了一位中餐厨师,希望合你的口味。”

    李念安感动地说:“罗叔叔太费心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ngzhangongdelintoudengzhanfan/read/97/16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