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只见他凝视着沙盘上那条代表着第二种可能的、相对稀疏的迂回路线,眉头紧锁。
苏长青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沙盘边缘敲击着,脑海中飞速推演着各种可能。
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士气、地形、时间……无数要素交织碰撞。
终于!
苏长青吐出了一口浊气,他似乎是终于下定了决心。
“石原莞尔不会走长宁铁路啊!”
“不会的!”
“石原莞尔不会走长宁铁路,绝对不会!”
“垭楼同志,”苏长青突然抬起头,目光中的犹豫已然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一切的清明与决断,“记一下。”
刘参谋长立刻拿起笔和本子,指挥部所有人员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苏长青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
“一,塔山正面防线,由李云龙部、李赤水部,谢晋圆负责,依托既设工事,采取纵深梯次配置,务必像钉子一样钉死在阵地上。”
“决不能让鬼子正面突破一兵一卒!”
“同时,示敌以弱,巧妙伪装,让敌人产生我主力皆在此处的错觉。”
“二,命令第3军、第4军、第5军、第6军……及炮兵主力、独立坦克大队。”
“立即秘密向法库、康平以西地区机动,于彰武至通辽之间的预设伏击区域隐蔽待机。”
“伏击区域重点围绕三道子河、秀水河子一带展开部署。”
“三,电令活动在辽西北地区的所有地方部队、民兵。”
“严密监视敌军动向,一旦发现鬼子大军转向西北,不惜一切代价迟滞其行动,并迅速上报。”
“四,工程兵部队,立即对三道子河上游水坝进行秘密加固和……”
“针对性改造,确保在需要时,能按要求精确泄洪。”
“五,全军所有侦察力量,向西北方向倾斜。”
“我要时刻掌握石原莞尔主力的确切位置!”
命令一条条下达,思路清晰,部署周密。
这几乎是将奉北野战军的大部分机动主力和重型火力。
都押在了敌人可能、但尚未确定的迂回路线上!
刘参谋长记录完毕,深吸一口气,确认道:“司令,您的判断是石原莞尔会放弃辽西走廊,选择西北迂回?”
“不是放弃,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苏长青斩钉截铁,“它必然会让一部分部队。”
“甚至是一支颇具规模的偏师,继续做出强攻塔山的姿态。”
“吸引我主力注意力。”
“而其真正的主力,则会金蝉脱壳,悄无声息地扑向西北!”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