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穷国原子弹,水雷封锁计划,苏长青着手收复奉北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艇、水面舰艇均可布放。

    其对安静缓慢的商船和噪音特征明显的军舰都能有效攻击。

    当时,为了增加扫雷难度,日耳曼国人经常将音响引信与磁性或水压引信结合,制造出 “复合引信水雷” 。

    例如,先需要一个磁信号“解锁”,再需要一个音响信号才会引爆。

    这使得扫雷需要按特定顺序使用不同扫雷具,复杂程度呈指数级上升。

    盟军的应对方法是在扫雷艇后拖拽一种称为 “发声器” 的装置,它能发出巨大的噪音来提前引爆音响水雷。

    三种水雷!

    令盟军头皮发麻,当然也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在整个二战期间,轴心国(主要是日耳曼帝国)布放的水雷共击沉了约 2,800艘 盟国商船(总吨位超过500万吨)以及大量军舰(包括驱逐舰、扫雷舰、巡洋舰甚至航母)。

    仅在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日耳曼帝国的国磁性水雷就击沉了超过200艘盟国商船,让大不列颠帝国皇家海军一度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

    当时,日耳曼帝国空军对大不列颠帝国主要港口和河口进行的系统性布雷,严重破坏了大不列颠帝国的物资吞吐能力。

    这直接导致了船只周转效率急剧下降,物资堆积在港口无法及时卸货,对大不列颠帝国这个严重依赖海上补给的国家构成了致命威胁。

    瘫痪了内河与近海航运:在泰晤士河口、英吉利海峡等关键水道的大量布雷,几乎切断了大不列颠帝国的沿海航运,这是大不列颠帝国国内煤炭、原材料运输的生命线,迫使更多的货物必须转向效率更低的陆路运输。

    而在二战末期,灯塔帝国就将日耳曼帝国的这一套尽数接收。

    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战末期,其对日本实施的“饥饿战役”。

    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比原子弹轰炸更具战略意义,但却在公众认知中相对低调的军事行动。

    其是历史上最成功、最系统的水雷封锁作战,直接加速了小鬼子的崩溃。

    这也是苏长青认为,水雷战术如果使用成功的话。

    威力更胜于原子弹的原因。

    众所周知,东洋国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战争机器和国民生存严重依赖从大夏国、高丽和东南亚占领区通过海运输入的原材料(石油、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和粮食。

    当时,灯塔帝国的B-29轰炸机经过改装,每架可携带多达12枚水雷。

    它们通常在夜间低空单机飞行,以规避防空火力,在预定海域精确布设雷区。

    这些行动并非胡乱布雷,而是由专家精心策划,分为五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封锁小鬼子的主要港口和航运通道。

    “饥饿战役”的效果是毁灭性的,其战略影响甚至超过了大规模轰炸。

    在行动期间,小鬼子商船总吨位损失约75% 是由水雷造成的。

    小鬼子的进口物资总量从45年3月的约200万吨,暴跌至7月的约30万吨,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ngzhan0huangpujiangxing0kaijujiangfuliyunlong/read/97/4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