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整个二战期间,日耳曼帝国总动员兵力约 1,800万人。
这包括了国防军(海陆空军)以及党卫军等所有武装力量。
这部分兵力同时要应对西线(对抗大不列颠帝国和灯塔帝国、加国盟军)、南线(意呆利和巴尔干)和东线。
其中,东线峰值兵力:约 400万人(1943年中期左右)。
东线始终是日耳曼帝国兵力投入最多的战场,通常占总兵力的60%-70%。
这部分是日耳曼帝国最为精锐的陆军力量。
至于北极熊国,其总动员兵力(1941-1945)约 3,400万人。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几乎耗尽了北极熊国的男性青壮年人口。
它包括了陆军和海军的所有人员。
同时期峰值兵力约 1,280万人(1945年5月)。
到战争末期,北极熊国红军无论在总兵力还是东线具体兵力上,都对日耳曼帝国军队形成了压倒性优势(通常为2:1甚至3:1)。
如果在兵力有优势的情况下,不充分利用兵力的优势。
偏偏要打以少胜多的战争。
那就太蠢了!
说实话,若不是条件限制的话。
苏长青希望每一场战争,他所统领的军队数量都在敌人的两倍以上。
就像韩信所言:多多益善。
当然!
在一些战役中,即便是拥有压倒性兵力的优势下。
北极熊国陆军的表现依然是有些拉胯。
这一点,苏长青也就不做太多评价了。
与日耳曼帝国和北极熊国相比,处于同一时期的大夏国军队动员兵力在1400万左右。
这就是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巨大差距。
要知道在人口上,日耳曼加上北极熊国都比不上大夏国。
与大夏国相比,小鬼子在二战期间,陆军约动员了 600万头。
海军约动员了400万头。
这对于一个7000万人口的国家而言,可以说是到达了极限。
而一旦拥有全工业体系的大夏。
人口数量超过十个亿的情况下。
其一旦爆兵!
足以令地球抖三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冬季降临!”
“日耳曼帝国的后勤补给线,面临着北极熊国游击队的袭击。”
“再加上持续性战争下,资源的大量消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