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省的那些贪官污吏,该杀的杀!”
“绝不手软!”
“同时,各地的粮食物资,需尽快运入豫南赈灾。”
“这赈灾之事,可不能让红党钻了空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红党主导了这一次的赈灾。”
“再让财政部派发一定额度的赈灾钱款下去。”
“决不能让红党,借着赈灾之事做文章。”
“收民心!”
“是!”
在苏长青以及红党的刺激下,一直对豫南大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青天党。
终于是行动了起来。
但也仅仅如此罢了。
一套内里已经腐烂的行政系统,想要应对如此大的灾难。
根本行不通。
相比较而言。
由苏长青的组建起来的救灾队伍,其行动效率就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咕咚!”
“咕咚!!”
在聊阳镇,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巨大棚子。
将炽热的太阳挡住。
衣衫褴褛的老百姓们,瞅着临时搭建起来的巨大棚子中,传来的香味。
直吞口水!
用红薯、玉米煮成的粥对于豫南省的老百姓们而言,如久旱逢甘霖。
缺衣少食的老百姓们,此时能有一口吃的。
这让他们迈入鬼门关中的腿,又被收回来了。
生的希望!
重新燃起!
“司令,目前豫南省受灾的老百姓们。”
“在有组织的引导下,朝着我们设置的几个赈灾点移动。”
“这些受灾的老百姓真多啊,我们运来的那么多粮食,都被一扫而空了。”
“要不是北满地区今年种植了大量的红薯、土豆和玉米的话。”
“我们也很难弄出这么多的粮食,赈济这些受灾的老百姓啊!”
红薯、土豆和玉米!
三大亩产量极高的农作物。
更是饥荒时代的救命粮。
像红薯,一般亩产在2000~4000斤(鲜薯),高的可达5000斤以上。
即使在较差的沙土、丘陵地带,也能有1000~2000斤的收成。
红薯耐旱、耐瘠薄,抗灾能力强,是灾荒年份的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