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旅长带着剩下的弟兄离开,走前深深地看了许三一眼,但却没有说什么。
许三留在了阵地没动。
“许上校,你还不离开?”萧司令问道。
“你们都在,鬼子也在,我当然不应该离开。”许三淡淡说道。
简简单单的话,却蕴含着与鬼子不死不休的决心。
他的这股看透生死的淡漠,不但让萧司令动容,周边的士兵也受到了感染。
阵地重新布置,鬼子刚受到重挫,没有在第一时间冲了上来。
这倒是给守军一点难得的休息时间。
“守到天黑,咱们就撤退,许上校这次为平民百姓还有撤退的守军真的是做了一个巨大的贡献,萧某谢谢你!”
萧司令一边注意着前方的阵地,一边和许三聊着天。
“这有什么值得谢的,这不就是咱们军人该做的吗?职责所在而已!”
许三认真说道,他不是谦虚,心里就是这么认为。
“不错,许上校的认知,比很多人高。这两天我也思索了很多,身为军人,就应该有强烈的荣辱心,仗打成这样,我们这些穿军装的就应该负责,就应该赴死。这也是很多将军明明有机会撤退,却选择和鬼子同归于尽的原因,只有用鲜血,才能洗刷这些耻辱。”
萧司令长叹了一声,悠悠的说道,他此时,注视着远方的眼神,显得有些空洞。
一股军人的无奈,尽显眉间。
国家的落后,军队的落后,并不是溃败得如此迅速的理由。
真正的原因是内部的腐败。
之前,坚守南京外围的各支守军就传回了各式各样,反应阵地的信息。
原本按政府的计划,从上海到南京,这一条线是要迟滞和消耗大量鬼子生力军的。
结果,耗费众多囯孥的防御工事,尽是些豆腐渣工程。
驻守牛首山的58师冯师长就发过电报,说山上的碉堡乱七八糟,极其不合理,既不隐蔽,也不坚固。
连战壕这样简单的东西,都需要重新构筑。
就算离南京最近的雨花台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原本可以建造成坚固的坑道防御体系,结果被各种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给破坏殆尽。
武器上的差距,如果能依托牢固、永久的工事,是可以很好的消除的。
但这一切都没做好。
这是一场早就知道会发生,却永远也准备不好的战争。
最后的结果就是用无数平民百姓家子女的命,来填补决策者所犯的错。
如果把萧司令的这些感慨放在许三身上,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无能政府必然会发生的结果。
即使军队用命,也抵消不了政治上的漏洞。
就好比一个人的脑子有问题,他手里就算拿的是一把屠龙宝刀,也难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