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军人守土之责所在。”
“倭寇压境,形势危急。我金陵政府为延续国脉,今日西迁江城。”
台下寂静无声,只有快门声零星作响。
“但是,我唐某人在此立誓,定与金陵共存亡!”
他挺直脊梁,字字铿锵:“我将率领守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流尽最后一滴血。金陵在,我在。城若破,唯有以死殉国!”
“今夜过后,诸君可拭目以待。金陵城下,必有我守军寸土不让之回响!”
台下鸦雀无声,片刻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快门声响个不停。
他并未给记者们提问的时间,抬手敬礼后,快步离开。
其余高级军官也陆陆续续离开,跑的慢的,就被记者拉着问问题了。
林晏心中摇摇头,唐司令后面撤退的时候,尴不尴尬?
他带着警卫连顺便去了趟下关码头,从负责运输的船长处得知,过去五天已陆续运送约十万百姓渡江撤离。
若按金陵城内尚有三十万待撤离民众估算,至少还需十五天才能完成全部转移。
“要坚守到12月18日吗……”林晏回到指挥部后,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日期,陷入深思。
行政机构撤走后,城内民事管理职责被委托给以德国人拉贝为首的十余名西方人组成的“国际委员会”。
该委员会在金陵划设了一片范围广阔的安全区,用以收容平民难民,预计可容纳二十余万人。
不过里面目前大部分都是些伤兵,难民并不多。
连日来,通过城内地下党掌握的报社不断宣传,加上鬼子攻城途中暴行频传,多数难民已陆续聚集至码头一带,等待渡江撤离。
当然,仍有部分市民不愿离开。
有的是不相信鬼子会屠城,也有人舍不下家中产业,选择留在城内观望。
此外,一些企图投靠新势力的投机分子也潜伏未走。
城中空置的民宅,每到夜晚便有人潜入搜刮物资,其中甚至不乏溃散的士兵。
林晏无力顾及全城,但在他的防区内,每日都有38师士兵巡逻执勤。一旦发现趁乱行窃者,不论身份,一律押送前线充作劳役。
在此期间,林晏又组建了一个突击团和一个掷弹兵团,这个掷弹兵团除了没有配备步兵炮以外,其余武器装备和其他掷弹兵团一样。
他又将三个突击团整编为突击旅,并随手提拔了一名掷弹兵团长担任旅长。
三天后,镇江与宣城相继沦陷。
尽管金陵外围多数阵地仍在国军手中,但城池陷入合围的命运,已不可避免。
12月6日清晨,天还未亮,林晏便接到卫戍司令部发来的紧急命令。
光头召集所有师级以上将领,立刻到军委会议室开会。
林晏带着一个警卫排乘车赶到军委会大院。院子里外岗哨密布,气氛肃杀,士兵挨个核验身份,确认无误后才抬手放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