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备战:打造兵工分厂,亩产六百公斤的杂交水稻,解决四万万同胞温饱!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一 ↓

此时,李云龙正和张大彪,王怀宝,段鹏等人安排俘虏第20兵团的三万人。

C军又多了三万人,总兵力达到七万人。

好好进行特殊训练,这可是一笔巨大“财富”。

在抗美援朝爆发后,他们一定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行,就这样,按照我刚刚说的去做……”

“是,请军长放心,我们一定在半年之内把他们训练成虎狼之师!”

“好,去吧!”

赵刚走进来:“老李,这次西南战役收获不少啊,C军又多了三万士兵。”

“那是,说到底,都是自家人……争争吵吵就过去了,老赵,我离开这两个多月,各项目进度如何了!”

“老李,我正想跟你汇报呢!”赵刚显得十分兴奋:“就在刚刚,军管会给我打电话说把山城兵工厂的设备运过来,增加金陵兵工厂产量,让我们尽快完成制式武器的列装!”

“山城兵工厂?”李云龙眉头一皱:“万万不可……山城作为我们的大后方,是我国最后的保障,把兵工厂设备东迁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许多城市相继沦陷。

1937年9至11月,果党进行了兵工单位第一次大迁徙,搬迁的单位13个。

包括金陵兵工厂、弹道研究所、百水桥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巩县兵工分厂、军用光学器材工厂筹备处等5个。

1937年11月,随着魔都、太原等城市沦陷,1938年1至12月,进行了兵工单位第二次大迁徙。

搬迁的单位14个,包括广府第二兵工厂、兵工署第三工厂(原魔都炼钢厂)、株洲兵工厂的制枪弹部分、兵工学校、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等等。

1939年11月到1940年10月进行了兵工单位第三次大迁徙,搬迁的兵工厂6个。

包括兵工署第一工厂(原汉阳兵工厂)、兵工署第二工厂(原汉阳火药厂)、兵工署第十一工厂(原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四十工厂(原广西兵工厂筹备处)等4个。

1940年10月,大迁徙结束。

此时,山城以及周围城市已经高达10个兵器生产厂,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弹道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3个科研单位,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第二十四工厂等2个原材料生产厂,兵工专门学校1所。

经过几年的发展,山城已经构成了集兵器生产、科研、专业人才培养、原材料生产于一体的兵工基地。

兵器工业不能孤立地生存和发展,需要其他工业的配合和支持。

制造枪炮,只有机器设备不行,还需要优质钢材和特种钢材;制造弹药,需要铜、铅等多种金属材料和多种化工原料。

要让机器设备运转起来,需要电力、煤焦、油类。要把原料、材料送到生产场所,把制成的兵器送到前线,需要交通运输。

员工的衣、食、住、行,需要轻纺工业产品。

这就要求在山城兵工基地范围内新建或扩建钢铁工业、矿冶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业、轻纺工业等等。

山城兵工基地各厂迁来时带来了大批机器设备,定居下来后又从多种渠道增添了大批机器设备。

抗日战争结束时,兵器生产厂共有机器设备11991部,技职人员和工人39808人(另有护厂士兵和杂工3305人),构成了巨大的装备制造能力。

随说,解放战争造成了些许的破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李云龙的想法很简单,把山城兵工基地打造成第二大兵工厂。

以备不时之需。

一旦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果党,鹰酱的轰炸机必定会对熊猫本土重点工业进行轰炸。

山城凭借其极佳的地理位置可以避免这一点。

赵刚:“老李,行,就按照你说的去办!对了,电子厂已经组建完成,军管会给我们调集了不少专业人员,目前,正在为为兵工厂生产电子元件!!”

“好,老赵,你办事我放心……”李云龙:“杂交水稻呢?”

“喔,把这事给忘了……”

“没事,我去一趟……”

随后,李云龙快步向李家沟。

袁农平激动的走出来:“军长,成了,成了,母本培养成功了!”

李云龙仔细看了看,满脸欣慰的说道:“哈哈,还真是……袁农平同志,你立大功了!”

“四万万同胞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快,尽快培养杂交水稻种子,争取在春耕的时候把种子发放到农民的身上……”

等明年春收的时候,便可以大丰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鹰:掠夺词条,咱老李成了列强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kangying0lveduocitiao0zanlaolichengliaolieqiang/read/79/41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