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城就地展开扩编。
而整编师,以原独立混成旅的二团、三团以及李汉章被俘的军官们为基础,进行扩编。
主要兵源,是在嵩县城征召的新兵,不够的在洛阳城就地招募。
在这次整编中,表现出色、具有丰富战斗经验或者在战斗中立下战功的大头兵们也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他们有的被提升为班长,甚至还有些直接晋升为排长。
而原本的班长们则有机会晋升为排长,排长们则有望升任连长,以此类推。
这次整编极大的激励了基层士兵们的斗志,也暂时填补了基层军官的空缺。
为了避免出现某个旅长掌握过多权力而产生二心的情况,部队进行了全面的打散重组。
军官们被重新分配到各个岗位,确保权力的分散和平衡。
这样一来,即使有人当上了旅长,也不可能将整支队伍带走,从而保障了部队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通过这种交流干部、掺沙子的方式,原有的界限全部都被打散了。
即便是周老栓手里的部队,未来也会用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保证了整个部队的权威,只能是刘家父子。
尽管刘镇庭利用火线提拔的方式,提拔了很多人,可整编后的部队仍然面临着干部短缺的问题。
由于扩编速度较快,一时间无法找到足够数量的合适人选来填补所有空缺职位。
面对这个难题,刘镇庭依然坚持先把部队的架子搭起来。
让各旅旅长带领着现有人员进行训练,以维持部队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部队扩编方案正式下发后,洛阳军校也重新开学。
此次招收的第一批学员,除了来自陕西和河南本地的有志青年外,最多的就是部队里报名的士兵。
没能当上军官的士兵们,希望通过在军校的学习提升自己,将来也能当上军官。
洛阳军校重新开办,为刘家父子未来的扩编部队,解决了缺少军官的难题。
而军校的教官队伍,大多由原来的教官组成,他们都是刘镇庭花费重金聘请而来的。
除了这些之外,刘鼎山以洛阳城防司令的名义面向全国各地招募军官、军校教官。
而原有的白俄团,仍旧保持原有编制,只不过炮营被抽走了。
这样,如果真要有任何战事,也可以有所应对。
当整编工作落下帷幕的时候,似乎有一个人被遗忘了。
(老书刚完结,连续写了一年半的书了,先稍微缓一缓,回头开始一日三更,希望大家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