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的豫东平原,雾气尚未散尽,宁陵城外的田野里寂静得可怕。
刘镇庭的部队已在夜色中完成部署,第七军的第二、第三步兵旅沿西门、南门一线展开。
士兵们手中的步枪上膛,腰间别着手榴弹,眼神死死盯着前方阮勋 68 师构筑的防御阵地。
同样,暂三军 65 师在军长石振清的指挥下,也在北门展开部署。
刘镇庭的指挥部设在附近的一处高坡上,他用望远镜望着宁陵城的轮廓。
“通知各部队,现在是上午6点53分!7点钟,开始炮击!炮击停熄后,马上发起总攻!” 他对一旁的军参谋长李武麟下令道。
“是!总指挥!”李武麟应声后,立刻转头对指挥部内的参谋们做了个手势。
这些参谋接令后,迅速拿起电话,把命令传达下去。
炮兵阵地上,12 门施耐德 M1913 式 105mm 榴弹炮一字排开,炮管在晨雾中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每门炮旁都围着 9 名炮手,组成完整的炮组。
炮组成员各司其职,有的校准方位,有的搬运炮弹。
这种榴弹炮的弹丸重达 14.97 公斤,单靠人力难以快速装填。
士兵们用简易滑轮将炮弹吊至炮口,动作娴熟而沉稳。
十几名法国技师就站在炮手们的身后,随时准备处理突发的故障。
而在他们后面,还有 4 门被防潮帆布盖住的大家伙。
作为这一战的秘密武器,暂时还没轮到他们上场呢。
这时,一名炮兵军官大声嘶吼道:“全体注意!方位角 87 度,射角 23 度!装定诸元!”
接到装定诸元的命令后,在炮手的操作下,炮管缓缓抬起、转动,进行射击前的校正。
而宁陵城墙上,刘茂恩正扶着宁陵县城垛口,一脸自信地巡视防线。
虽然,刘茂恩有信心守住宁陵。
可为了万无一失,最后,还是给徐州发了一封求援电报。
只不过,电报内的措辞用的特别隐晦。
刘茂恩举起望远镜,看着构筑的阵地,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
他手下的镇嵩军,已经不再是之前那副光景了。
现在,人手一支步枪不说,轻、重机枪的比例也比之前多。
而且,现在除了迫击炮之外,还有14 门 75 mm山炮。(另外6 门在民权 66 师。)
这样的情况,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认为自己才能远比大哥刘镇华强的刘茂恩,脸上的笑容也愈发自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