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围观的村民们,无论老少,都齐声应和,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笑声、掌声、叫好声再次响成一片,喜庆的气氛被推向了最炽烈的高峰。
阿星感觉到握着自己的那只小手,微微用力地回握了一下,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侧过头,目光低垂,看向身边的阿汐。她也正仰头望着他,琥珀色的眼眸清澈得如同秋日的海子,此刻盛满了金灿灿的阳光、那抹猎猎作响的鲜艳红色,以及纯粹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喜悦。初为人母的温柔光辉在她眼底流转,让她整个人仿佛笼罩在一层圣洁的光晕里。她微微隆起的、被柔软鹅黄棉袄小心呵护着的小腹,此刻仿佛与那屋顶上迎风招展、象征庇护与希望的红布,与这坚实拔地而起、即将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家园框架,产生了一种无声而强大的、血脉相连的共鸣。
封顶仪式在喧闹、祝福和漫天飘落的红色余烬中,渐渐落下帷幕。乡亲们热心地帮着收拾了桌椅碗盏,三三两两地说笑着,议论着这座气派的“大楼”,陆续散去。工人们也开始了后续的清理工作和脚手架的拆除,叮叮当当的声响取代了刚才的喧天锣鼓。王工摘下安全帽,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陪着阿星和阿汐,沿着刚刚浇筑好、还散发着新鲜水泥微凉气息的楼梯,一层层地、仔细地查看这初具规模、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新家骨架。脚下的楼梯台阶粗糙裸露,提醒着一切仍在孕育之中。
“林老板,老板娘,你们看!”王工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自豪,他率先踏入一楼,指着眼前豁然开朗的巨大空间。
一楼。巨大的落地玻璃门窗的框架已经安装完毕,深色的合金型材勾勒出未来通透的轮廓。虽然还没有装上玻璃,但视野已无比开阔、敞亮。初秋上午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成片成片地倾泻进来,像金色的瀑布,照亮了眼前这片令人惊叹的区域——一个高度达到两层楼、层高足有六米的巨大中空客厅!站在这里仰望,能直接看到二楼的部分楼板边缘,空间感极强,恢弘大气。可以清晰地想象未来一盏璀璨的水晶吊灯从高高的天花垂落,光芒倾泻而下时的气派与温暖。客厅的后面,与开放式空间相连的,是同样宽敞明亮的区域,地面上预留的管道接口和水电位清晰可见。
“这里就是开放式厨房和餐厅了,”王工比划着,“灶台位置、水槽、岛台区域都留好了。这边整面墙都可以做橱柜和嵌入冰箱烤箱。餐厅摆个大圆桌,十几个人吃饭都宽松!”他走到靠近后院的方向,那里预留了宽大的推拉门轨道位置,“这门一打开,餐厅就直接通往后院,采光通风都好得很,摘了菜转身就能进厨房洗,方便!”
阿汐的目光追随着王工的指引,想象着将来在这个明亮的大厨房里忙碌,为孩子准备食物,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旁吃饭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弯起温柔的弧度。她的手下意识地在小腹上轻轻摩挲了一下。
“喏,电梯井在这里,”王工又指向客厅靠近内侧角落的一个用木板严密围护好的方形竖井区域,井口边缘还露着粗壮的钢筋,“尺寸都按标准留好了,等主体完工,内部装修时,电梯设备一装就成。上下楼方便得很,省得爬楼梯,尤其老板娘以后,”他特意看了一眼阿汐微微隆起的小腹,笑着说,“抱着孩子,拎个东西,更省力安全。老人要是来了,也方便。”
沿着裸露着钢筋水泥边沿的楼梯走上二楼。这一层的气氛与一楼的开放截然不同,显得格外静谧、通透。整个楼面目前完全空旷,没有任何隔断,是一个巨大的、方正的开放空间,面积几乎与一楼客厅相当。只在靠墙的位置,预留了几个水电的接口盒子,像等待连接的神经元。
“这里就是按你要求预留的整层茶台和书斋区了,”王工的声音也放轻了些,带着一种理解的意味,他走到巨大的、预留了落地窗位置的空间边缘,比划着,“林老板你不是说要个绝对安静、能静心喝茶看书、又能观景的地方吗?一整层!够不够敞亮?将来这里,”他指着中心区域,“摆上一张巨大的原木茶台,养上几盆青翠的文竹或者菖蒲。这边墙,”他沿着墙壁走,“全部做成顶天立地的红木或者榆木书架,放满你那些书!往茶台后的大师椅上一坐,面前是茶香袅袅,抬眼,”他指向正面巨大的预留窗框,“看出去就是前院的花园、鱼池、凉亭,还有远处的大海!再一转头,”他又指向侧面和后面同样预留的大窗,“后面就是咱自家的菜园子,绿油油的,开花结果的时候,黄的白的紫的,看得清清楚楚!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